第2321章 老一辈的愿望(七)(1 / 2)

没有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帆风顺的。

全世界都被西方列强侵略和压榨的时候,倭国也和华夏一样,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区别在于,倭国通过明治维新,让自已不断强大起来,一步一步驱逐外国势力,终于到了1911年,倭国废除了所有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而华夏则一步一步沉沦,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之中。

高度的警觉性同时让倭国人一直保持了高度的侵略性。

刚刚开始明治维新的倭国,已经开始了其大陆政策。

实际上,虽然在此之前多次企图占领东亚大陆的计划失败,但是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幻想过占领东亚大陆,并且他们的情报人员早已经深入华夏开始刺探情报。

倭国对华夏最早的渗透,可以追溯到1850年左右,也就是清朝咸丰年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警醒的倭国人就开始了对华夏的情报侦察。

1862年,倭国长州藩士高杉晋作,随长州藩考察团赴上海,观察清军后,认为清军士兵体能不足、装备落后、士气低下,肯定战斗力低下。他在沪市没有找到自已想买的书,也就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心里十分失望,由此得出华夏人还没有觉醒,认为华夏人非常愚昧,华夏也已经不是倭国人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便提出“若率一万骑兵征彼,则可横扫清国”的观点。

倭国人扩张的第一步,就是利用牡丹社事件对华夏进行试探。

牡丹社事件,发生于1871年。

1871年10月,一艘琉球进贡船在回国时遭遇台风,漂流至孤岛南端,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有66人上岛登岸。但后来他们因闯入孤岛原住民住地,遭原住民杀害54人,逃过一劫的其余12人则在当地汉人营救下前往府城,然后转往榕城乘船归国。

这件事本与倭国无关。

琉球王国原本在明朝时为华夏的藩属国,华夏与琉球的宗藩关系有五百多年之久。

自明初以来,琉球与华夏的关系就很密切,琉球不断向华夏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华夏册封。

就算是琉球国的人被孤岛原住民杀死了,也是华夏内部的事情。

正常来说,华夏肯定是严厉驳斥,并且进行反击。

但事实让人大跌眼镜。

1872年,琉球遭遇倭国的侵略,琉球方面向华夏清朝请求援助,然而清政府表现虚弱,琉球最终被倭国吞并。

随后,他们利用牡丹社事件试探华夏的反应。

1874年,倭国陆军3600人从孤岛琅峤湾(车城湾,今之射寮村)登陆,分三路开始进攻牡丹社。

但因作战于险恶之地形,山路狭隘,重装备派不上用场,补给困难,倭国军队死伤累累,陷入泥沼,进退维谷,作战死亡的人虽然不多,仅12人,而病死者达561人,兵员损失达到六分之一,只能放弃军事手段,改为在外交上施压。

腐败无能、目光短浅的清朝政府既不了解自已的国力,也不了解前线情况,最后选择花钱消灾、息事宁人,与倭国签署了《台事京城专约》,里面约定华夏承认孤岛原住民加害琉球国人,赔款50万两白银,并且认可倭国为琉球“仗义执言”的行动。

这等于承认华夏放弃琉球国的藩属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