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1章 老一辈的愿望(七)(2 / 2)

何其愚昧,这就是李合肥的杰作,这位华夏的裱糊匠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外国人都会自动跪下,丢人现眼。

这次试探,让倭国人彻底认清了清朝的真面目,于是在1875年将清朝列为对外扩张主要敌手,同时制定了大陆政策。

该政策以征服C国、华夏为首要目标,进而谋求称霸亚洲及世界。

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倭国对华夏的侵略,必定以C国为跳板。

1876年,C国境内发生动荡,倭国借机进行干预,随后向C国增派部队,并与华夏清朝缔结了《津城会议专条》,从而获得了在C国部署军队的许可。

这件事又是牡丹社事件的翻版,但是华夏又向倭国妥协了。

一个华夏的附属国,作为宗主国本有权掌控附属国的外交,但是因为软弱无能,目光短浅,一次次让倭国人得逞了。

在C国站稳脚跟后的倭国,开始找各种借口试探华夏。

此时C国境内发生“东学党”叛乱,同时倭国遭遇经济困境,因此要求华夏清朝停止对C国的管辖。

他们借由该由头向C国实施平定,接着华夏和倭国两国介入进行斡旋,C国当局提出华夏和倭国需同时撤离军力,调解工作最终破裂,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危险骤然升高。

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

实际上,当时的叶赫皇太后和李合肥,都没有做好在C国和倭国开战的准备,心理上没有准备,军事上也没有。

他们算是被倭国人拖入这场战争的,所以应对起来非常被动。

不管是北洋水师参战还是在C国的陆军,都没有做好作战准备。

黄海海战,是在北洋水师护送陆军前往C国时,被倭国的联合舰队埋伏了,不得不应战的。

而在C国的陆军呢?连子弹、炮弹的储备都不足,打起来虽然有兵力优势,但是指挥上体制混乱,弹药不足,部队意志不统一,有的坚持打下去,有些想要撤退,最后被倭国人各个击破。

此时的C国人也拖了后腿,甚至帮助倭国人打华夏军队。

这样的国家,被倭国人灭国、殖民,也是活该。

而战线延伸到华夏境内后,清军的作战也是一塌糊涂。

倭国军队占领威海卫后,在荣成湾登陆,五天登陆3.4万人,清军的2.2万人,竟然未加以阻止,仅在日军推进至白马河时,有700人阻击2小时,任由倭国人登陆。

可以说,甲午战争,华夏是全方位战败,一败涂地。

战后议和,华夏与倭国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中约定,华夏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孤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倭国,赔偿倭国2亿两白银。华夏还增开沙市、渝州、苏州、临安为商埠,并允许倭国在华夏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倭国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