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工具和流程问题。 预算特批,采购最先进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服务器集群。聘请国际知名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进行短期咨询,帮助我们建立规范的设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第三,协同问题。 成立‘td-ScdA芯片与终端联合项目部’,我亲自任组长。李博士、冯博士、蔡工,你们三位作为核心副组长。打破部门壁垒,实行集中办公,问题日清日结。芯片设计、协议栈软件、硬件工程团队必须深度融合,从项目开始就一起工作。”
“第四,风险和资金问题。 集团会设立专项风险基金,保障研发投入。我允许失败,但要求每一次失败都必须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准备。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资助。”
王钦的目光最后落在蔡工身上:“蔡工,你是老将,经验丰富。这次攻坚战,芯片是心脏,你的担子最重。不要有太大压力,放开手脚去干,集团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蔡工看着王钦信任和坚定的眼神,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王总,既然您和公司下了这么大决心,我老蔡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带着队伍往前冲!”
战略既定,华创这架庞大的机器,开始向“芯片攻坚战”倾斜资源。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猎头的电话打到了全球各地。另一方面,研发中心划出了独立的保密区域,配备了最好的设备,联合项目部正式入驻。
攻关的日子是枯燥而艰苦的。巨大的开放式办公室里,摆满了电脑和示波器,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电路图和算法流程。工程师们经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了一个仿真结果的突破而欢呼雀跃。加班到深夜成为常态,泡面、咖啡是办公室里的标准配置。
王钦只要在深圳,几乎每晚都会到项目部转一转,不打扰大家工作,只是看看进度,和几位核心骨干简单交流几句,有时甚至会带来夜宵。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最初的几个月,进展缓慢,挫折不断。仿真结果不理想,算法实现遇到瓶颈,采购的关键Ip核(知识产权核)存在兼容性问题……每一次问题都像一盆冷水,考验着团队的信心和耐心。
但没有人轻言放弃。在王钦营造的“允许失败但必须成长”的氛围下,团队渐渐形成了一种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作风。他们知道,他们正在攀登的,是中国通信产业一座前所未有的险峰。每前进一步,都意义非凡。
核心攻坚战,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艰难地推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