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华创内部全体员工都在为td-ScdA芯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时候,外部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格局却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安安静静地等待着成果的诞生。相反,市场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各种力量在其中相互博弈、分化和重组,形成了一股暗流涌动的局面。
在这股暗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以“炫风科技”的韩斌为代表的“野蛮生长”派。他们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韩斌和他的团队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在p3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取得成功,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低端手机市场。
为了能够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迅速站稳脚跟,韩斌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种异常激进的价格策略。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手机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推向市场,甚至不惜亏本销售,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目光。
与此同时,韩斌还巧妙地运用了一种被称为“病毒式营销”的手段。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关于“炫风科技”手机的产品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款手机的独特之处。这种营销方式就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使得“炫风科技”的手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果不其然,这种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效果。“炫风科技”的手机在市场上迅速走红,销量节节攀升,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媒体上关于“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制造业”的讨论也愈发激烈,韩斌本人更是成为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受到了众多风投机构的热烈追捧。
然而,这种浮躁的氛围却对华创内部的一些年轻员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他们看到“炫风科技”如此迅速地崛起,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动摇。有人开始私下议论,认为华创的发展速度太慢了,过于保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在国际3G标准阵营方面,wcdA和cdA2000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巨头们加紧游说,希望中国能直接采用其成熟标准,避免“另起炉灶”的风险和成本。国内也有一些声音,质疑投入巨大资源发展td-ScdA是否值得,认为这可能会让中国错过3G发展的最佳时间窗口。这种论调,给正在艰难推进的td产业链各方,带来了不小的舆论压力。
华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在一次高级别的经营分析会上,主管财务的副总裁看着td芯片项目不断烧钱的报表,忍不住再次提出担忧:“王总,td项目每个月的投入都是天文数字,而且短期内完全看不到回报的可能。相反,如果我们现在集中资源,跟进wcdA终端,凭借我们的制造能力,或许能更快地分到市场一杯羹。是否可以考虑适当调整资源分配,降低td项目的优先级?”
这种基于短期财务压力的现实考量,代表了一部分管理层的想法。
面对内外的暗流和压力,王钦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定力。他没有强行压制不同意见,而是选择在一次扩大范围的管理层会议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战略沟通。
他首先播放了一段精心准备的ppt,展示了全球通信技术标准和专利分布的态势图。“大家看,无论是wcdA还是cdA2000,其核心专利都牢牢掌握在欧美公司手中。我们如果只是做跟进者,未来每年需要支付的天价专利费,将吞噬掉我们大部分利润,永远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