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翻阅手中的操作手册,停在“边界约束”一页,问:“你们怎么防止层层加码?”李一凡答:“每一条承诺都有时限上限,不得提前压缩工期影响质量,发现突击施工直接重做。”
下午两点,岳州公交调度中心现场连线调研组。调度员展示实时运行大屏,车辆GPS轨迹、准点率、乘客评价一一呈现。组长随机挑选一辆正在行驶的公交,通过视频看到车厢内干净整洁,乘客刷卡数据即时回传。群众代表解释:“前天我们还抓到一条夜间漏班的线路,已经补跑,今天准点率达99%。”组长满意地点头:“说明监督常态化了。”
随后车队直奔株洲危化品仓储项目。施工现场贴着红色警示牌,工人正在做最后的安全防护加固。王平把暗访报告递给组长:“这里曾经出现报表回填问题,我们要求整改重做,现在已经合格。”组长亲自翻看验收报告,询问第三方监理:“监测数据谁保存?”监理答:“双份存档,一份交给省里,一份留在监理单位,供群众查验。”
傍晚六点,调研组回到星城市,直赴省政府小礼堂召开座谈会。会场里坐满了群众代表、企业家代表和基层干部。组长开门见山:我们想听真话,问责机制给你们带来什么变化?
一位企业家代表说:“以前报建要跑五个窗口,现在一张桌子半小时搞定。”一位老代表说:“过去干部怕我们提问,现在抢着来答复。”座谈持续一个多小时,调研组详细记录每一条意见。
会议结束后,李一凡带调研组参观档案室。厚厚的卷宗整齐排列,标注着三轮问责的时间段和类别。组长拿起一本翻到随手一页,看到群众签名、施工照片、整改说明并排印在同一页,忍不住赞叹:“这比单纯的口头汇报更有说服力。”陈晓峰在一旁补充:“所有档案都可查,谁来都能看。”
夜里十点,省委书记赵建国设晚宴为调研组洗尘。席间气氛轻松,组长放下酒杯:“潇湘这套机制,不仅解了干部怕群众、群众不信任的结,还形成了可复制的操作手册。回去后我们会向上汇报,建议在其他省份试点。”赵建国笑着答:“我们愿意把全部经验无保留分享。”李一凡在旁默默记下:推广意味着更大范围的检验,潇湘必须经得起考。
深夜,广场上依旧人声不断,群众在绿单墙下合影留念。陈晓峰回到督查室,把当天的调研组反馈整理成三页简报,放到李一凡桌上。他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星城,心里明白:问责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下一步,要把制度从潇湘推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地方的群众看到属于自己的问题墙。
凌晨一点,最后一批工作人员离开广场。透明罩下的绿单泛着淡淡的光,风吹动旗帜,像在向夜空宣告:这场历时三轮的治理攻坚战,暂告一段落,但节拍不会停。全省的目光、中央的目光,仍旧盯着这面墙,盯着每一个兑现承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