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恍然大悟。作为“影子”,我可以有独立的思考,但不能有轻易的表态。我的任何一点倾向,都可能被外界误读为领导的意思,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波澜。我必须学会将思考和判断内化,只在必要时,以最稳妥的方式为领导提供信息参考。
“影子”的另一层含义,是反射领导的光辉,而非自身发光。秘书岗位因其特殊性,往往会成为各方关注和“围猎”的对象。很多人会希望通过接近秘书,来间接接近领导。
高建明就是其中最执着的一个。自从上次电话之后,他又尝试了几次联系。有时是询问项目审批进度,有时是借探讨经济形势之名,想约我“喝茶交流”。每次,我都严格按照王秉文的嘱咐,客气但坚定地回绝,所有沟通仅限于工作电话,并且每次通话后都向王秉文报备。
“他这是在下闲棋,布冷子。”王秉文评价道,“不急于一时,但持续保持接触,混个脸熟,等到关键时刻,可能就觉得‘好说话’了。你处理得很好,继续保持距离。”
除了高建明这样的商人,一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称呼从最初的“小林”变成了“林秘书”,语气中也多了几分客气,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有人会“顺便”问起省长的近况,有人会在我面前抱怨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力,似乎希望我能“递个话”。
面对这些,我始终牢记周省长的告诫和王秉文的提醒,保持谦逊和低调,不传播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不承诺任何超出职权范围的事情,更不利用岗位牟取任何私利。我深知,我身上这点微弱的光泽,完全来自于我所跟随的领导。一旦忘乎所以,试图自己“发光”,不仅会灼伤自己,更会玷污领导的声音。
这天傍晚,周省长难得地按时下班。我和王秉文将他送至办公楼门口,看着他坐车离开。
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王秉文看着远去的车辆,忽然对我说:“致远,你看这影子。领导在,光就在,影子就在。领导不在,光灭了,影子也就消失了。我们这些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永远是影子,不是光源。摆正了这个位置,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我默默品味着这番话,看着地上渐渐模糊的影迹,心中凛然。领导的影子,这个角色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修炼。它要求我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见识,能够跟得上领导的步伐;同时又要求我拥有极强的定力和分寸感,懂得收敛锋芒,恪守本分。
这条路,我才刚刚起步,但“影子”的自觉,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知道,只有时刻保持这种清醒,才能在这条靠近权力核心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