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领导的影子(1 / 2)

成为周省长的秘书已有月余,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秘书这个角色,有一个微妙而又贴切的比喻——领导的影子。你紧随领导左右,知晓他的行程,了解他的思路,甚至能隐约感知他的情绪,但你必须时刻谨记,你只是影子,光源永远属于领导本身。

这种“影子”的身份,首先体现在形影不离的跟随上。无论是重要的会议,还是深入的基层调研,甚至是某些非正式的会见,只要周省长出席,我和王秉文几乎必定有一人跟随左右。我们安静地站在角落,或坐在后排,负责记录、传递文件、提醒日程,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在一次前往偏远山区考察扶贫项目的长途行车中,周省长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我和王秉文坐在后排,也尽量保持安静。突然,周省长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未睁,开口问道:“秉文,上次红星机械厂报上来的那个技改方案,财政厅那边有反馈了吗?”

王秉文立刻身体微微前倾,低声清晰回答:“省长,财政厅初步审核认为,方案中设备更新部分预算偏高,建议他们再核减一下,或者考虑部分采用国产设备。目前厂里正在根据意见修改。”

“嗯。”周省长应了一声,不再说话,继续养神。

我坐在旁边,心里暗暗佩服。王秉文对省长关注的工作了如指掌,甚至连具体细节和最新进展都一清二楚,才能在领导随时问起时,立刻给出准确答复。这就是“影子”需要具备的素质——时刻保持对领导工作脉络的清晰把握。

但这种“如影随形”,并非意味着可以僭越。恰恰相反,越是靠近权力中心,越要懂得收敛和隐藏自己。

有一次,周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就一项民生政策与几位副省长和厅局长进行讨论。各方意见不一,争论有些激烈。我坐在记录席上,听着各方陈述,内心也对某个观点颇为认同,几乎忍不住想点头。但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迅速垂下目光,专注于记录,不让任何个人情绪在脸上流露出来。

会议结束后,在回办公室的车上,周省长看似随意地问了我一句:“致远,刚才的讨论,你怎么看?”

我心里一紧,知道这又是一次考校。我斟酌了一下,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尽量客观地复述了会上几种主要观点的核心论据和分歧点,最后补充了一句:“我感觉,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政策的普惠性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周省长听了,未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嗯,多听,多看,多思考是好的。但记住,在我们这个位置,任何倾向性的表达,都可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