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落差感,很正常。”王老师理解地笑了笑,“但要学会调整心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比如买书,比如学习。这些投入,将来会加倍回报给你。至于吃喝玩乐,那都是过眼云烟。”
王老师的话,再次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指引。是啊,我现在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时间和精力,而不是金钱。与其为微薄的薪水焦虑,不如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
晚上,我给沈清薇写信。我没有隐瞒经济上的拮据,但我的笔调不再是抱怨和委屈,而是带着一种自嘲的幽默和积极的规划。我告诉她,我用“巨款”买了一本很重要的书,虽然肉疼,但心里充实。我向她描述如何在食堂精打细算,既能吃饱又能省钱的小窍门。我还开玩笑说,现在练就了一身“闻香识价”的本事,隔着一条街都能判断出哪家馆子我吃不起。
我在信中写道:“清薇,现在虽然清贫,但我觉得很踏实。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每一本书都读得认认真真。王老师说,这是积累的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你在学校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节省。”
随信,我寄去了这个月省下来的一点钱,虽然不多,但是我的一份心意。我知道她在乡下教书,条件更艰苦。
很快,清薇的回信就到了。她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支持我。
“致远,读了你的信,又心疼又想笑。心疼我的致远在外面要精打细算,笑你把清贫的日子过得这么有滋有味,还练就了‘特异功能’。”
她告诉我,我寄去的钱她收到了,但她没有用,帮我存起来了。“你在省城花销大,更需要钱。我这里一切都好,学校发了点补贴,我自己种菜也省了不少钱,够用了。”
她在信里细细地叮嘱我注意营养,别光啃书本,还分享了她用有限食材做出美味饭菜的“秘诀”。最后,她写道:“致远,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失去了志气和快乐。看到你能在清贫中保持乐观和上进,我比什么都高兴。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等待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读完信,我把那张汇款单小心翼翼地夹在笔记本里。这不仅是一张汇款单,更是清薇对我沉甸甸的爱和理解。我再次感受到,物质上的清贫,在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的精神追求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微薄的薪水,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