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一种与世隔绝的寂寥(1 / 2)

汽车在雨后的山路上继续颠簸,像一艘航行在绿色海洋中的孤舟。窗外的景色,从相对平缓的丘陵,逐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山。山峰层峦叠嶂,雾气在山腰间缠绕,仿佛给这苍翠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空气变得异常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但也透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寂寥。

同车的老农已经靠着窗户打起了鼾,发出轻微的鼾声。我则毫无睡意,目光贪婪地捕捉着窗外的一切。这就是我将要主政的地方,它的贫穷和美丽一样,都如此赤裸和直接。

偶尔能看到山坳里散落的村庄,大多是低矮的木屋或土坯房,黑灰色的瓦片上长着青苔。一些村民背着背篓,在陡峭的田埂上艰难行走,他们的身影在巨大的山体背景下,显得格外渺小。

“看,那就是青云河!”老农不知何时醒了,指着窗外一条在峡谷间蜿蜒的浑浊河流说道,“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这河能漫上来,把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河水黄浊,流速颇急,河岸两旁的田地确实显得有些杂乱。“县里没想过修水利吗?”我下意识地问,带着政策研究室干部的思维惯性。

“修?”老农像是听到了笑话,“拿啥修?钱呢?前些年倒是说来测量过,后来就没信了。说是没钱,也说是这石头山不好修。反正啊,年年说,年年一样。”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我心湖。基础设施的欠账,是贫困地区最普遍也最难啃的骨头。光有想法不行,还需要真金白银和克服自然条件的魄力与能力。

汽车在一个近乎一百八十度的急弯处减速,我看到了令人心惊的一幕:一段山路外侧发生了明显的塌方,泥土和碎石滚落下来,占据了小半边路面,只用几根简单的树枝和红布条做了警示。工人们正在艰难地清理,脸上满是疲惫。

“这路啊,三天两头坏。”老农见怪不怪,“一下雨就塌方,一修就是个把月。外面拉货的车都不爱来,运费太高。”

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这几乎是掐住了经济发展的咽喉。我默默地将“修路”、“治河”这两件事,记在了心里的备忘录上,位置非常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