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0(1 / 2)

哪怕曾经的腥风血雨。

在无声无息掩映在郊野之中的“万人坑”遗址上,据说惟一让人心惊的是夜晚偶尔闪现的磷火,那些从腐烂的尸骨中分解出来的气体,总是不经意间悬浮在地面之上,并随着气流淡淡的飘移,公元759年,大诗人杜甫途经这里,留下ot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ot的诗句。

而今天,几乎不会有人在夜里专门去看那里的磷火。这个早已风平浪静的所在,在刚刚到来的春天里,生长出了鲜艳的桃花,还有碧绿的麦苗、高大的白杨和金色的油菜花。远远近近的村庄,都笼罩在油画般的色泽之中。一瞬间,几乎让人忘却,这里曾经埋藏着让人心惊胆颤的历史。王杰文

多少年来,关于火烧阿房宫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有人说被当地的村民挖掉了,有人说被项羽一把火烧尽了,也有人说是史记记载错了,还有人说阿房宫根本就不存在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拥有超过3000年的繁华,西安就是其中之一。生长在这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华美的宫殿。20世纪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的阿房宫考古队来到西安古城。这次,由权威考古专家组成的工作队,就是为了要寻找被累累黄土尘封了两千多年的阿房宫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所以,考古队此次西行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毁的宫殿遗迹。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陕西省考古工作者的建议,考古队顺利地找到了传说中阿房宫前殿的遗址,但接下来,挖掘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是不是项羽烧的阿房宫

会不会因为2000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被焚毁的遗址究竟是什么样子,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这里曾经是汉朝首都长安城中最为华美的宫殿之一,是汉武帝母亲的居所,相传2000多年前,长袖善舞的阿娇就在这里遇到了年轻的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这样一段流传千载的风流韵事。然而,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2000多年过去了,火烧过的痕迹仍然历历在目。

阿房宫考古队的队员张剑峰把两处遗址做过仔细的比较之后,心中越来越忐忑不安,因为在他看来,阿房宫一点也不像是经历过一场大火的样子。

如果同样是被烧毁,这两座年代相差并不遥远的建筑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不同呢张庆峰在汉代宫殿中徘徊着,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却不敢说出口来。

阿房宫被项羽烧毁,这个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2000年,被无数的文人墨客引用为典故,在考古界也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尽管当时几乎每个阿房宫考古队的成员心中都有相同的念头阿房宫没烧可是没有一个敢说出口来。

是不是挖掘的面积太少,而错过了被烧的那部分

是不是由于挖掘的地方太少了,而且刚好错过了阿房宫被烧的那一部分几百个日子过去了,找不到焚烧过的痕迹,领队李毓芳开始心焦,就像2000多年前的那场大火烧在她的心里。

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李毓芳决定改进方法,用大面积密探来证实这片土地究竟有没有遭遇大火,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很快的探查到地面以下数十公分的情况。为了寻找那场2000多年前的火灾,阿房宫考古队在遗址范围内每一平方米内打了5个探测孔,然而结果还是令他们失望了。这个时候李毓芳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她认为掀开谜底,说出真相的时候到了。

“阿房宫根本就没有烧过”,2000年来人们相信的传说其实是一种误会,这一论点刚提出就引发了中国考古界的争论,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是不是你们把地点搞错了,挖了半天根本就不是阿房宫

会不会是史记记载错了

考古队员孙宏福认为根据史书记载:为了修建阿房宫,秦始皇曾经请来无数的巫师,寻找了咸阳附近的风水宝地,最后他认为在周朝两个都城之间的地方最为合适。根据前人所做的工作和阿房宫考古队这一次的亲身经历,考古队认为目前的发掘地是惟一的可能。

尽管考古队自认为证据确凿,但他们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承认阿房宫没有被烧过,那么就是史记错了。千百年来史记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研究古历史的最佳典籍,甚至有些人认为tf史记就等于动摇了中国的古代史。对此,孙宏福认为该动就得动。

孙宏福回忆,十几年前人们破译殷商历史的时候,也碰到过相似的情况,据史记记载,残暴的殷商拥有近千年的统治,这使他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然而根据人们的考古发现,商灭亡的时代比司马迁所记述的早得多,这其中的谬误足足有500多年,这一次在阿房宫的问题上,史记会不会也发生了错误呢

与其他史书一样,司马迁也是希望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处于这个目的,他会不会虚构了2000年前的那场大火呢

经过仔细分析史料,孙宏福为史记中“烧火秦宫,三月不灭”的句子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了验证孙宏福的说法,张剑峰专程去了一趟咸阳,在咸阳清理出的堆积物中,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大火的痕迹。

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那场大火真的发生在咸阳,那么又是谁把这场火灾移到了阿房宫或者说2000多年曾经有过两场大火

明确地指出阿房宫被大火焚毁过,最著名的人要算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牧,直到今天还有些学者以他的阿房宫赋为依据,坚持说李毓芳的结论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