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0(2 / 2)

但仅仅以杜牧是个文学家为理由,否定考古队的观点是不足以服众的。

是不是烧过的阿房宫被村民挖掉了

2003年底,阿房宫考古队在阿房宫的北墙上发现了大量的碎瓦,这让李毓芳颇为振奋。大量的汉代瓦片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在秦代的建筑上呢

难道阿房宫一直沿用到汉代吗这个可能让专家们兴奋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安考古所的专家们都说阿房宫没烧,信息传开,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对阿房宫又有了新的兴趣,他们说这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过了阿房宫这里面一定有着什么奇事儿一时间,阿房宫一带比2000多年前还要热闹。

让人费解的是项羽为什么要放过阿房宫就连考古队的专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他已经烧掉了咸阳宫,兵马俑等秦代瑰宝,又为什么在阿房宫这儿高抬贵手呢正在李毓芳为2000多年前那位古人绞尽脑汁的时候,那些来看热闹的农民却为她提供了一条线索,81岁的杨怀山老人回忆说,他记得70年代的时候,附近几个村子曾经在这片遗址附近动过土,会不会是那时候他们无意中把烧过的那层阿房宫挖掉了。

杨怀山老人所说的事情在当地叫做“大会战”,那时候几个村子甚至几个乡的村民集合起来,挖土填庄子。如果这片阿房宫前殿遗址在当时被挖去了2米多深,那么一切都没有了。但从这裸露在外的阿房宫城墙,考古队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时代的地层,秦代在下,汉代在上,农民怎么可能绕开上面的地层只挖去了下层的约20万平方米的一大片黄土呢

领队李毓芳抛出爆炸性的观点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到2004年初的时候,“阿房宫没有烧过”终于成了考古界的一个结论,这时,几乎每天都有成群的老乡到现场来看,都有人问,挖出什么宝贝没有因为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描绘过阿房宫藏宝。相传秦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把六国收藏的宝贝都搬到了阿房宫。一时间,阿房宫的宝贝何时出土成了当地人们最爱聊的话题。就在这个时候,考古队的领队李毓芳又抛出一个爆炸性的观点阿房宫根本没有建。这让等着看宝贝的老乡们大失所望,也使整个考古界大为吃惊。

当我们对“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其实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被忽略那如诗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阿房宫传说两千年,凭什么断定它的存在

阿房宫存在与否的铁证只能是当时的文字记述或实物。然而,阿房宫考古队的领队李毓芳坦言,迄今没发现任何这样的史物实证。如果宫殿建成,无论怎样焚毁,都应像秦咸阳宫遗址那样,有一米多厚的瓦砾堆积遗存,而阿房宫遗址没有。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如果宫殿建成,金银财宝会被洗劫,可怎么连一个破碗片都不见呢

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孙福喜:史记记载得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七月陈胜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在历史之中,阿房宫没有建成,更没有被烧毁过,它只是秦始皇一个未尽的梦想,它那过分的美丽与奢华加剧了秦王朝的噩运,这使它成为一座骂名昭著的宫殿,秦之后,近两千年中国历代君王再也没有兴起相似念头。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

项羽究竟火烧阿房宫没有

我年初写了一篇莫须有的阿房宫,各家网站转载后,引起了很大争论。有人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明明白白,项羽放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怎么能说阿房宫是莫须有的呢

我并不是凭空瞎说,也是根据历史资料及现有考古挖掘综合而成的。这不,今天报纸报道,国家考古部门经过五年挖掘考证,公布了结果:阿房宫仅仅打了前殿的地基,根本没有建成,所谓“蜀山兀,阿房出三步一阁覆压三百余里”云云,不过是唐诗人杜牧借秦始皇这个酒杯浇晚唐腐败之块垒罢了。

因此有的网站转载我的文章时,就把题目改成耸人听闻的“项羽火烧阿房宫是杜牧栽的赃”好像杜牧有意陷害项羽似的,其实杜牧虽然是“借秦讽唐”,文人不是考古学家,事事都能确证,但他也绝非望风捕影,请看史记这一段: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原来秦始皇得了天下,要享福了,嫌首都咸阳人多,宫殿太小,就想建造一个“世界一流”大宫殿,这个宫殿建在叫“阿房”的地方,所以起个临时名字“阿房宫”,接着,太史公特别声明:“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一,阿房宫根本未建成;二,阿房宫只是因地所取的临时名字,这么重要的体现始皇式思维的宏大建筑,怎么会用土得掉渣渣的“阿房宫”做殿名呢你看太史公在这里那个“欲”字用的多好,”欲”者”想”也,那个伟大的宫殿包括它的名称,只是秦始皇“希望中”的东西,并未成了现实,这与我们现在考古专家的考证多么吻合

由此看来,杜牧的阿房宫赋,并非完全胡说八道,毕竟是有“影子”可以“望风”而“捕”的。其实他不过是借用“阿房宫”的大名,演绎秦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悲剧,企图总结点教训而已。但是,他文章中细数的那些宫殿宏伟景象,却并不是捏造,只不过不叫阿房宫而已。请看史记记载: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始皇巡回北地之后,修建了长信宫,并且建筑了甬道,直通骊山。为什么要直通骊山骊山有他的陵墓啊,他一上台就开始在骊山修建他的“冥宫”了,死了也得要享受的啊。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呵呵,除了把天下富豪12万户迁到都城咸阳,秦始皇每消灭一个国家,就把那个国家的宫殿“写放”到咸阳“北阪”上,灭一个复制一个,并且把抢来的美人钟鼓都藏在里面,自雍门以东一直到渭河、泾河,宫殿连着宫殿,都用“复道”链接起来这得多少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