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是江山的脊梁!是君臣的踏实!是百姓的根基——!!(1 / 2)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抬眼望向天幕逐渐消散的视频,眸光坚定如铁。

他亲身走过乱世的炼狱,深知民生困苦。

因此绝不能让大明重蹈拓跋珪、元顺帝的荒唐覆辙。

他要以最严明的法度,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

让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使大明的江山长久稳如磐石。

金銮殿外,微风拂过,带来庭院松柏的淡雅木香。

朱元璋望着远处宫墙下训练的禁军,心底沉声思忖——

大明的基业,是靠将士浴血、百姓同心换来的,绝不能因任何愚昧与妄行而毁于一旦。

拓跋珪的惨剧,应当铭记在所有大明君臣的心中——

用严法约束行为,以历史警醒心智,方能牢牢守住这万里河山。

……

明成祖时期!

奉天殿晨光透过高耸的菱花窗,洒在案桌,铺出一片耀眼光辉。

桌案中央摊着两份要紧文书——

左侧是郑和下西洋的海图,金线勾勒出的“满刺加路线”、“古里国商道”清晰明亮;

右侧则是北征外敌的粮草清册,朱批“ 大同卫粮草备齐”、“宣府卫冬衣赶制妥当 ”端正严谨,透着务实细致。

朱棣指尖捏着海图一角,正与郑和、张辅商议军国要务:

“郑和,下西洋船队须在三月内出发,携带的绸缎与瓷器多备出三成,务必保证与西洋诸国的贸易通畅。”

“张辅,大同卫的军粮要委派专人押运,必须在四月前运抵漠北前线,绝不可让前线将士在苦寒里缺粮。”

郑和立刻俯身,郑重答道:

“请陛下宽怀,船队已尽数整备完毕,随行火炮也新增三十门,足以保全商旅,彰显我大明国威。”

张辅捧着粮草册补充:

“臣已命枢密院派千户督办押运事宜,每十日呈递一次进度,绝不让北征将士因粮草受阻。”

三人正专注议事,殿外天光忽然骤变。

一道鎏金光柱穿破殿顶,直奉天殿墙,瞬息间铺开一幅令人心悸的画面:

拓跋珪被母熊撕裂的惨相鲜明浮现,玄色猎衣被血水浸透——

帝王临死的惨叫与母熊怒吼交织,最后定格在那双惊惧又不甘的瞳孔里。

“哗啦!”

朱棣猛然卷起海图,玄色龙袍的下摆扫过案旁的烛台,烛火剧烈摇晃,火星四溅,几乎熄灭。

他豁然站起,目若利刃,扫向郑和与张辅,声音中满是蔑视与震怒,震得梁柱轻颤:

“帝王的心智,是社稷的根本!”

“帝王的决断,是百姓的命途——拓跋珪这般昏聩狂乱,便是自毁根基、自断民生!”

他迈到殿心,龙靴踏地的声响仿若重锤敲击众人心房:

“朕遣郑和下西洋,是为扬国威、联四海,让万邦明白大明的强盛仁厚!”

“朕筹北征外敌,是为护边境宁静、保百姓安居,不让中原再沾战火!”

“凡大政大事,都需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量,方能对得起天下苍生!”

“可拓跋珪呢?沉迷寒食散这等毒邪,让癫狂蚕食心智,让猜忌戕害朝纲。”

“忠臣被屠戮殆尽,朝堂上下人人惶恐,最后竟妄图以对熊的“仁慈”彰显圣德——如此颠倒黑白,简直是对帝王二字的污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