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上前一步,双手献上海图,语调沉稳却带着忧心:
“陛下洞明!拓跋珪之死,绝非熊袭意外,而是因心智崩坏导致的必然。”
“他早年也曾扫平北地群雄,建立北魏,并非庸才;但一旦沉溺毒物,放纵欲望,从英主沦为疯魔,最终自取灭亡。”
“如今我大明正值鼎盛,下西洋与北征皆关乎国运,若有人效仿拓跋珪的糊涂妄行,足以动摇大明根本。”
他再言:
“臣请旨,令沿海各卫所立刻加紧清查往来商船——”
“凡私贩寒食散及类似毒品者,货物全部没官,用于赈灾济民!”
“船主杖五十,流放漠北三年服役;若有官吏包庇,一律革职流放,永不叙用!”
“另命翰林院编大明兴衰录·失智卷,详记拓跋珪一生,从英武到癫狂,逐一剖析!”
“再配合大明开国史,让宗室与百官日常研读,铭记‘帝王需守心智、戒纵私欲’的准则,日后为政时,把万民安危摆在第一位。”
张辅亦上前俯身,甲片反射冷光,言语铮然:
“臣同议!”
“臣请旨,令边军各营在训练之余,由千户宣讲拓跋珪惨剧——”
“结合元末战乱与开国艰辛,让将士明白‘君主若失智,军必生乱;军乱,则国危’。”
“此次北征,臣必亲率诸军严整军纪,不让任何私心拖累战机!”
“边军也须严控毒物,凡将士私藏、服用者,一律军法从事,斩首示众,绝不可让毒物侵蚀军魂,让大明重蹈覆辙!”
朱棣连连颔首,目光又在粮草册上,在“大同卫粮草”旁轻点几下,声音坚毅:
“准奏!沿海禁毒之事由郑和亲自督办,每半月奏报一次,有所怠慢,唯你是问!”
“大明兴衰录·失智卷由杨荣亲自审定,一月内务必成编,朕要亲自细阅,不许丝毫粉饰!”
他走向殿外,视线越过阶檐,向操练的禁军:
“张辅,北征筹备务必加快,大同卫粮草再核查三次,确保无误!”
“边军宣讲拓跋珪之事必须到实处,若有敷衍,立刻革职,贬为庶民!”
“朕要让大明上下知晓——帝王的清明,是江山的脊梁;君臣的踏实,是百姓的根基。”
“谁若胆敢效仿拓跋珪,沉迷毒邪、放纵私欲,不论他是宗室还是重臣,朕必斩之!”
他顿了顿,又下令:
“再传旨,让宗人府加强教化,每月增设‘心智清明课’,由翰林学士讲解拓跋珪败亡之由。”
“若有宗室沉迷享乐、荒废学业者,尽数圈禁在府中,抄写大明兴衰录·失智卷百遍,直到醒悟为止!”
郑和、张辅同声叩应:
“臣等奉旨!定守心守行,护我大明根基!”
朱棣重新拿起海图,指尖滑过“西洋诸岛”的标注,眼底满是决断。
他要让大明旗帜飘扬四海,让边境永无外患,让百姓安宁;绝不会让大明因昏愚重蹈拓跋珪的悲剧。
奉天殿外,微风掠过,携来远处宫苑花木的幽香。
朱棣望着生机盎然的景象,心底笃定:
“拓跋珪的覆灭,应当成为所有大明君臣的镜鉴——”
“唯有心智清明、戒惰戒欲、务实行事,才能护住万世基业,让百姓长享安宁。”
他提笔,在粮草册添上一句:
“令大同卫守将每五日呈递军情,遇急事可直以驿马奏达。”
写完,他放下朱笔,再度沉心于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