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发行商的电话让办公室瞬间沸腾。“张生,大吉利是(吉祥话)!销量周增25%啊!”张德握著电话,嘴角上扬:“好,好得很!”掛断电话,面板蓝光闪烁,“智力+8(用户洞察)”的提示清晰浮现。他看著面板,心中感慨:这不仅仅是数据的提升,更是读者对调整的认可。
助理兴奋地跑进来:“张生,这次可真是大成功!好多书摊老板都说,读者就衝著这些俚语来买。”张德点点头,目光坚定:“去准备些礼品,给那些提建议的读者寄过去,告诉他们,星河文化听得见他们的声音。”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张德对著穿衣镜,逐字练习粤语:“做企业,要听得懂街坊的声音。”可总觉得“听得懂”三个字不够韵味。他想起九龙城寨的旧友阿强,那傢伙可是粤语俚语的活字典。
次日,张德来到阿强的大排档。阿强一见他就笑:“德哥,稀客啊!”张德笑著说明来意,阿强拍著胸脯:“呢啲小事,包在我身上!『听得懂街坊嘅声音』,你这样讲——『要听得到街坊嘅声气』,呢样(这样)就够地道。”张德跟著念:“要听得到街坊嘅声气。”阿强竖起大拇指:“对啦!德哥,你呢个(这个)做企业嘅,肯听我哋呢啲小人物嘅话,肯定越做越大!”
张德谢过阿强,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反覆念叨著“听得到街坊嘅声气”。他明白,每一个俚语都是与读者沟通的桥樑,每一次倾听都是企业成长的养分。回到办公室,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做企业,如行船,街坊嘅声气就系风,顺风顺水,船才能行得远。”
望著窗外繁华的香港夜景,张德陷入沉思。这次《鬼吹灯》漫画因粤语俚语调整而销量大增,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这竞爭激烈的市场中,谁能抓住用户的心,谁就能脱颖而出。用户洞察,不仅仅是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更是对读者生活、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
他翻开帐本,看著漫画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加大对读者反馈渠道的建设,设立专门的读者意见箱,甚至可以定期举办读者见面会。他要让星河文化真正成为读者自己的文化,让每一个建议都能在作品中得到回应。
“张生,夜深了,还不走吗”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索。张德笑著摇头:“再坐会儿,想想未来。”未来,星河文化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他坚信,只要听得到街坊嘅声气,就能在这香港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此时,面板的蓝光再次微微闪烁,仿佛在预示著下一次的成长。张德轻轻合上帐本,心中充满期待。那不仅仅是对漫画销量的期待,更是对星河文化融入香港街坊生活,成为本土文化標誌的期待。在这1991年的春天,一切都在悄然变化,而张德和他的星河文化,正稳步前行,倾听著每一个街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