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乞国(1 / 2)

“三日不见君王,其心惴惴。”

“一月不入官府,不知所踪。”

“吾师曾言,国士当守大道,而一个惶惶若丧家之犬的乞国老士子,谈何大道?又何颜坦坦荡荡见先贤?”陈莫微笑道。

“汝师是谁?”

吾丘寿王冷峻傲慢,不屑地回过了头去。

身陷险境,没有任何不安或惶恐,或许,心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但是,恩师被人指桑骂槐,指斥为“乞国老士人”,他却忍不了,要知道,恩师入仕以来,从来都是作为卫道士斥责别人,哪有为他人讥讽之时?

这比孔子自嘲的“惶惶如丧家之犬”更令人有失尊严。

“家师公孙弘!”陈莫坦然答道。

人的名,树的影。

吾丘寿王脸色骤然铁青。

哪怕作为敌人,面对老丞相也要充满敬意,而不能有所置喙。

董仲舒望了过来,没有生气,更没有愤怒,平静地问道:“你叫什么?”

陈莫骤然敛去笑容,正色道:“回师长,晚辈陈莫。”

“曲逆侯之后?”

董仲舒眼神从个个“虎背熊腰螳螂腿”的锦衣卫士身上划过,顿时就明白了这是替代绣衣使的特务衙门,那较之绣衣使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架势,也让他不仅感慨,“难怪了。”

普天之下,只有曲逆侯陈府,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把天地给翻过来,想来陛下在长安已经失败,复辟浪潮也被消灭。

“公孙弘,倒是收了个好徒弟。”

董仲舒点点头,虽然对老丞相这有教无类收徒方式怀有异议,但却没有什么好的,“你叫我师长,我本该给你些什么,作为见面之礼,可是,我身无旁物,手边的一切,也不属于我,只能望你见谅了。”

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

他和公孙弘,严格意义上,属于师兄弟,共同受业公羊《春秋》大家胡毋生。

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其战国初至大汉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生、子都。

胡毋生之下,便是公孙弘和他董仲舒。

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流传,至孝景帝时,胡毋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隶书“着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不过,公孙弘的学问不如他,即便公孙弘为长,老师还是把学问传承给了他。

他瞧不起公孙弘曲学阿世,公孙弘也瞧不起他的自命清高,师兄弟同朝,也是仇多于亲,中外两朝,鲜有人知道这件过往。

陈莫既然知道了,又是晚辈,更以师长称呼,虽被骂了乞国老士子,但作为长辈,也不可能和晚辈去置气。

“师长客气了。”

陈莫极为庄重,回声道:“况且,师长的礼物,晚辈早就得到了。”

董仲舒一愣,旋即便反应了过来,紧张地问道:“是殷忠?”

“是的,太上皇陵之变,乃殷师兄一手所为,尊上君旨意,现已追斩易水,予之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