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集:一场“特殊的研学课”(1 / 2)

夜色像浸透了墨的绸缎,将沪市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裹得密不透风。陆承洲站在“星算科技”顶楼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指尖悬在量子计算机“伏羲”的启动按钮上方,手机里刚传来的加密邮件还带着电子信号的微烫——国际暗网论坛上,有人愿出三千万欧元,买“伏羲”对某国央行加密系统的破解权限。

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闪了两下,助理苏晓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进来,屏保上跳动的红色警告框刺得人眼疼:“陆总,‘方舟基金’的周明远又来了,这次带了份特殊授权书,说是能绕过《量子技术应用伦理草案》的监管审查,只要我们帮他们做一次‘市场波动模拟’。”

陆承洲转过身,白大褂领口沾着些液态氮的霜花。他接过平板,目光落在授权书末尾那个烫金印章上——“国家金融稳定应急小组”,名头大得可疑。三个月前“伏羲”成功实现千比特量子纠缠时,他就该料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量子计算像把能打开所有锁的钥匙,可拿着钥匙的人,到底该开哪扇门?

“让周明远在会客室等十分钟。”陆承洲按下平板电脑上的加密通话键,对面传来老教授陈砚秋的声音,背景里还混着实验室特有的低温制冷机嗡鸣,“陈老,‘伏羲’的伦理防火墙测试得怎么样了?我这边遇到点麻烦。”

陈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最后一道‘目的筛查’程序还在调试,现在能拦截97%的恶意指令,但最怕有人用‘正当名义’钻空子。比如上周那批申请量子气象预测的团队,背地里想算的是北极冰层融化对原油开采的影响——你那边是不是遇到这种情况了?”

陆承洲苦笑一声,走到实验室中央的控制台前。屏幕上“伏羲”的量子比特实时分布图像片闪烁的星海,每一个光点的跳动都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他想起三年前和陈砚秋在高校实验室里的约定:要让量子计算成为“守护的工具”,而不是“掠夺的武器”。可现在,找上门的人都戴着“正当需求”的面具,面具下的欲望却藏不住。

会客室里,周明远正把玩着一支定制钢笔,见陆承洲进来,立刻起身递上一杯恒温的黑咖啡:“陆总,咱们都是爽快人,我就不绕圈子了。这次的‘市场波动模拟’,表面上是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实际上……你懂的,谁先掌握市场趋势,谁就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陆承洲接过咖啡,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却觉得心里发凉:“周总,《量子技术应用伦理草案》里明确规定,量子计算不得用于操纵金融市场,哪怕是以‘风险防范’的名义。我不能拿‘伏羲’去做违反伦理的事。”

周明远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推到陆承洲面前:“陆总,你看看这份‘补充条款’,是上面特批的。现在经济形势这么复杂,有时候‘规则’也需要为‘大局’让步。再说了,你以为那些反对量子计算商用的人,真的是担心伦理问题吗?他们只是怕自己跟不上技术的脚步。”

陆承洲翻开文件,上面的条款一条比一条刺眼——“特殊时期可临时豁免部分伦理审查”“相关操作无需录入公众监管系统”。这些文字像一把把小锤子,敲打着他心里那条名为“底线”的防线。他想起上个月媒体报道的某国量子实验室泄露数据事件,就是因为为了“紧急任务”绕过了伦理审查,最后导致数十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

“抱歉,周总。”陆承洲合上文件,推回给周明远,“‘伏羲’的伦理防火墙已经设定好了,没有我的授权,任何人都无法修改程序。就算有‘特批文件’,我也不能拿技术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