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集:一场“特殊的研学课”(2 / 2)

周明远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收起文件时钢笔尖在桌面上划出一道痕迹:“陆总,你可要想清楚。拒绝这次合作,不仅是跟‘方舟基金’过不去,也是跟上面的意思对着干。‘伏羲’的后续研发需要资金,需要政策支持,你确定要为了所谓的‘伦理’,赌上整个公司的未来?”

送走脸色铁青的周明远,陆承洲回到实验室,发现苏晓正盯着屏幕上的异常数据发呆。“陆总,刚才有人试图远程入侵‘伏羲’的后台,IP地址查不到,应该是用了量子加密通道。”苏晓的声音带着紧张,“而且陈老那边刚才发来消息,说有不明身份的人去学校实验室打听‘伏羲’的伦理防火墙设计原理。”

陆承洲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拒绝周明远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人用各种手段来逼他妥协。量子计算的伦理边界,从来不是靠一份草案就能守住的,需要的是每个使用者的坚守。他走到控制台前,按下“伦理防火墙”的启动按钮,屏幕上弹出一行提示:“目的筛查程序已激活,所有操作将实时上传至公众监管平台。”

凌晨三点,实验室的灯还亮着。陆承洲看着屏幕上“伏羲”成功拦截又一次恶意入侵的提示,拨通了陈砚秋的电话。“陈老,我决定了,明天就把‘伏羲’的伦理审查标准公开,让所有用户都能监督。就算会失去一些合作机会,也不能让技术偏离正确的方向。”

陈砚秋的声音里带着欣慰:“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选。伦理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是需要我们用坚守一点点划出来的。明天我带学生去你的实验室,咱们一起完善‘目的筛查’程序,让更多人知道,量子计算该有的样子。”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在“伏羲”的主机上,像给这台冰冷的机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陆承洲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讲的故事:黄浦江上的船,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守住航向,就总能到达对岸。而“伏羲”,就是他要守护的“船”,量子计算的伦理边界,就是他必须守住的“航向”。

上午十点,“星算科技”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详细公开了“伏羲”的伦理审查标准和操作流程,附带的还有实时监管平台的链接。公告发布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上百条来自全球各地的支持留言。陆承洲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留言,突然明白:伦理边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守护。

实验室里,苏晓兴奋地跑进来:“陆总,陈老带的学生已经到了,还有好多高校实验室发来邮件,想和我们一起完善伦理防火墙技术!”

陆承洲走到“伏羲”的主机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量子比特,突然想起周明远昨天说的话:“规则需要为大局让步”。可他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大局”,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的利益,而是技术该有的温度和底线。量子计算的力量越大,就越需要守住伦理的边界,因为只有在正确的轨道上,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承洲拿起平板电脑,在“伏羲”的操作日志上写下今天的记录:“2024年X月X日,‘伏羲’成功拦截3次恶意入侵,伦理防火墙运行正常。今日起,与全球23所高校联合开展量子伦理技术研发,共同守护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诱惑,但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条线,“伏羲”就永远不会成为伤害世界的工具。就像黄浦江上的灯塔,不管黑夜多漫长,总能为航船指引正确的方向——量子计算的伦理边界,也该是这样的“灯塔”,照亮技术前行的路,也守护着世界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