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翻开名录,第一页就是大弟子陈生的名字,旁边记着他如今在蜀地医馆的事迹——去年蜀地闹山洪,陈生带着医队在洪水里救了两百多个百姓,还发明了用竹筒装药材的法子,方便在水路运输。她想起陈生刚入学堂时,还是个连字都认不全的农家少年,如今却已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医者,心里满是欣慰。她把名录放在案边,提笔在“医道教育”那一章里,细细写下了学堂从最初的三间草房,到如今拥有外族医术交流院的历程,连弟子们编的双语教材、海外学员的学习故事也一并写了进去。
不知不觉已到了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把字迹染得暖洋洋的。素问伸了伸腰,才发现案上的木牍已经用了大半,从医署设立时的体系冲突,到分级诊疗在乡镇的推广;从节气养生册的编印,到《万国医方集》的刊行;从天灾时的药材统筹,到海外贸易道的开辟,十年间的大事小事,都在笔下渐渐清晰。
秦斩见她有些疲惫,便替她磨了墨,轻声说:“累了就歇歇,反正也不急着一时。对了,昨天我去见陛下时,陛下说想在医道史里加一段‘医道与国法’,说当初禁民间炼丹、设乡医资质考核,都是医道能顺利推行的保障,让你别忘了写。”
素问点点头,想起当年炼丹师造谣医馆害命,秦斩带着护卫擒获造谣者,朝廷下旨禁绝私炼丹药的事。那时很多百姓都被炼丹师迷惑,认为丹药能治病,直到素问在城门前当众演示丹药的毒性,又用医馆的药方治好了服丹中毒的百姓,才让大家明白医道的真谛。如今想来,医道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国法的支持,她提笔在“医道保障”一章里,写下了朝廷设立医署、颁布乡医考核制度、禁止有害医术的种种举措,还特意提到了太子为医书题字、陛下嘉奖战地医队的事。
傍晚时分,素问终于写完了初稿,她把所有木牍和书稿整理好,捧在手里沉甸甸的。秦斩走过来,轻轻拂去她肩上的碎发,笑着说:“这可是大秦第一本医道史,等刊印出来,定要让各地医馆都存一份,让后世医者都知道,咱们大秦的医道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素问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远处医署的钟声缓缓传来,像是在为这十年的医道历程作结。她想起初行医时,曾许下“愿天下无病,百姓安康”的心愿,如今虽未完全实现,却也让大秦的百姓有了医可依、有药可治。她把书稿放在案上,提笔在末尾写道:“医道非一人之功,乃众医者同心、朝廷鼎力、百姓信任所致。今编此史,非为彰显功绩,实为传承医道初心,愿后世医者皆以仁心为念,以医术济世,护大秦百姓安康,传医道于千秋。”
写完最后一个字,素问放下笔,长长舒了口气。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落在案头的书稿上,像是在为这篇医道史添上了一抹温柔的注脚。秦斩走过来,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走,咱们去药田看看,今年的晚菊该开了,正好采些来泡茶,也算是犒劳犒劳你这个‘大秦医道史官’。”
素问笑着点头,跟着秦斩走出书房。暮色中的医署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药田传来的虫鸣,和偶尔响起的弟子们讨论医术的声音。她知道,这本《大秦医道发展史》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医者接过这份传承,让大秦的医道传遍天下,护佑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