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乡镇的联欢晚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江奔宇。那天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躲在最后的角落里看书,眼神明亮,透着一股特别人的学问和韧劲。她看得有些出神,却没料到散场后,江奔宇竟红着脸走到她面前,深情认真地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志,我觉得你挺好的,要是不嫌弃,以后我照顾你。”就是这句简单直白的话,让她那颗在逃荒路上饱受煎熬的心有了归宿,更重要的是他不嫌弃自己带着五个非亲非故的弟弟。
本以为婚后的日子会清贫,没想到自己的丈夫江奔宇却有自身本事,摸鱼,打猎,赚钱,采药,样样精通,甚至还能用碎布头做些生意,还有一群兄弟,日子却安稳踏实。江奔宇待她极好,有一口吃的先紧着她,地里的重活从不让她沾手,家里的活计也总是抢着干。后来她怀了孕,江奔宇更是把她当成宝贝疙瘩,每天上山采野果、下河摸鱼,变着法子给她补充营养。如今两个娃娃降生,日子更忙碌了,却也更有盼头了。
只是,午夜梦回,或是哄娃累极了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远方的娘家。想起娘在桂花树下喊她回家吃饭的声音,想起家中弟弟们追着她跑、喊她“大姐”的模样,想起家里那些漏风的土坯房,虽然简陋,却曾是她遮风挡雨的港湾。可她不敢提回家探亲的事。这世道,能有一口吃的、有一个安稳的家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几百公里的路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还要带着两个刚满月的娃娃,路上的艰险可想而知。更何况,办理探亲介绍信并非易事,要经过村里、公社层层审批,还要有足够的理由,她不想给江奔宇添负担,只能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压在心底,像一颗深埋在土壤里的种子,默默等待着发芽的机会。
她怎么也没想到,江奔宇竟悄悄给她办好了探亲介绍信。
“你……你啥时候办的?”秦嫣凤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尾音微微发颤,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她抬起头看向江奔宇,眼眶已经红得像浸了水的樱桃,晶莹的泪珠在睫毛上打转,轻轻一碰就会落下来。
江奔宇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微微一疼。他伸出手,用指腹轻轻替她拭去眼角刚溢出的泪珠,指尖触到一片温热的湿意,那温度烫得他心里也跟着发软。“前阵子娃们办满月酒的时候,我就顺便请村长和文书写了。”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办了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村长知道咱们的情况,也挺同情你的,帮着在公社那边说了不少好话。我跑了三趟公社才盖好章,想着等娃们再稳当些,天气也暖和了,就带你回去看看。”
秦嫣凤知道,他说得轻松,可这背后定然付出了不少代价。那个年代,办理跨区域的探亲介绍信难度极大,尤其是路途这么遥远,公社的干部总要反复核实情况,层层审批,没少跑腿受累。她想起前阵子他总是说要去村里开会,回来时身上总带着一身尘土和疲惫,当时她还以为是真的有会议,现在才知道,他是为了给她办这张介绍信,悄悄跑了一趟又一趟。
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秦嫣凤的脸颊滑落,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介绍信的纸面上,晕开一小片淡淡的水渍。那水渍慢慢扩散,将“秦嫣凤娘家”这几个字晕得有些模糊,可她心里的暖意却越来越浓,像堂屋里的煤油灯,越烧越旺。她抬手捂住嘴,拼命压抑着想要哭出声的冲动,生怕惊扰了楼上熟睡的孩子,肩膀却控制不住地轻轻颤抖,后背微微起伏着。
嫁过来这些日子,江奔宇从来没说过什么甜言蜜语,却把她的每一个心思都放在了心上。她随口提了一句想吃红糖糕,没过几天,他就趁赶集的时候,就给她买了几块,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她看着邻居家的媳妇穿了件花布衣裳,眼里露出些许羡慕,他就悄悄托人从镇上的供销社扯了一块碎花布,让村里的婶子给她做了一件新衣裳;她生孩子的时候疼得直哭,他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等她平安生下孩子,他握着她的手,红着眼眶说:“嫣凤,你辛苦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待你。”
如今,连她藏在心底最深处、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的思乡之情,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替她办得妥妥帖帖。这份细致入微的体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感动。
“哭啥呀。”江奔宇把她往身边拉了拉,让她靠在自己结实的肩膀上,手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像安抚受了委屈的孩子,“能回去看看你娘和弟弟们,不是挺好的吗?别哭了,哭坏了身子可咋整,娃们还得靠你呢。”
秦嫣凤靠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温暖和力量,泪水越流越凶,却不是委屈,也不是难过,全是满满的感动和幸福。她抬手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介绍信,纸张被泪水浸湿,变得有些沉重,却也格外珍贵。这张小小的纸片,承载着她对家乡的思念,承载着江奔宇对她的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她与远方的娘家,也连接起了她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我就是太高兴了……”秦嫣凤哽咽着说道,声音断断续续,“我以为……我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去了。奔宇,谢谢你。”
“跟我还客气啥。”江奔宇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语气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你嫁给我,跟着我受苦了。娘和弟弟们是你最亲的人,咋能不让你回去看看呢?等过两天,咱们把家里的鸡仔托付给许姐,她为人实在,肯定能帮咱们照顾好。然后咱们就动身,先骑自家的边三轮自行车到镇上,让孙涛安排帮咱们找个顺风货车到县城。到了县城,咱们再看看是转汽车,还是坐火车,争取早点到你娘家,让娘也看看她的外孙、外孙女。”
他细细地规划着行程,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显然已经在心里盘算很久了。秦嫣凤听着他的话,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回家的路:边三轮自行车的车轮滚动声,货车颠簸的车厢,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最后看到娘家那棵老桂花树时的场景。她仿佛已经闻到了娘煮的小米粥的香味,听到了弟弟们喊“大姐”的声音,心里充满了期待。
“娃们这么小,路上会不会不方便?”秦嫣凤有些担忧地问道,她怕路途遥远,两个娃娃会受不了。
“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江奔宇从木柜里拿出一个早就收拾好的包袱,打开给她看,“这里面有娃们的尿布、衣裳,还有你路上吃的干粮和水。我还跟村医何叔要了些小儿感冒药和止泻药,以防万一。路上我会好好照顾你和娃们,不会让你们受委屈的。”
秦嫣凤看着包袱里整齐的衣物和精心准备的物品,心里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她知道,有江奔宇在,他一定会把她和娃娃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两人就这样依偎着坐在板凳上,堂屋里的煤油灯静静地燃烧着,灯光映在他们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窗外的蛙鸣依旧,虫唱不绝,夜色依旧深沉,可这小小的堂屋里,却因为一张薄薄的探亲介绍信,盛满了细碎而真切的幸福。空气里的乳香、皂角味和艾草香交织在一起,变成了最温暖的暧昧味道,连那些在灯光下飞舞的尘埃,都像是在跳着温柔的舞蹈,庆祝着这场迟来的归乡之旅。
秦嫣凤渐渐止住了泪水,她抬起头,看着江奔宇棱角分明的侧脸,灯光下,他的眼神格外明亮,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人的责任。她伸出手,紧紧抱住他的胳膊,把脸贴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
“奔宇,有你真好。”她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依赖和幸福。
江奔宇反手握住她的手,他的手掌宽大而温暖,紧紧地包裹着她的小手。“傻媳妇,咱们是一家人,我不疼你疼谁。”他低头,在她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快歇歇吧,养足精神,过两天咱们就出发,回家。”
秦嫣凤点点头,闭上眼睛,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她知道,这场千里归乡之路,定然会充满艰辛,可只要有江奔宇在身边,有两个可爱的娃娃陪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苦的日子也能品出甜味。
夜色渐深,蛤蟆湾的蛙鸣渐渐稀疏了些,江奔宇家的青砖瓦房里,煤油灯依旧亮着,那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照亮了院内的石阶,也照亮了秦嫣凤千里归乡的路,更照亮了这对平凡夫妻相濡以沫的岁月。那张薄薄的探亲介绍信,被秦嫣凤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衣兜里,像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温暖着她的整个心房的寒冬,也温暖着她往后的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