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村长拿起旱烟杆,又在石墩上磕了磕,烟锅里的灰烬簌簌落下,沉声道:“林海,你可想好了?入赘到玉梅家,往后就不再是你林海自己说了算的,家里的大小事,你都得听玉梅的。若是你敢再犯浑,若是你对玉梅不好,对孩子们不好,哪怕只是有半点懈怠,我二话不说,直接绑你去公社,到时候可就连赎罪的机会都不给你了!”
“我想好了!我真的想好了!”林海猛地抬起头,眼眶通红,里面布满了血丝,像是哭过一场,又像是压抑了极大的痛苦。他的目光穿过人群,直直地看向周玉梅的方向,声音带着真切的悔意,还有一丝恳求:“玉梅,以前是我混蛋,是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过世的男人,也对不起这两个孩子。往后我一定收心,给你家当牛做马,刀山火海都不怕,那两个孩子,我也一定当成亲生的来养,好好弥补我的过错!若有半点差池,任凭你打骂,任凭村长处置,我绝无半句怨言!”
周玉梅咬着唇,眼泪掉得更凶了,她别过脸,不想让林海看到自己脆弱的样子,也不想让村民们看笑话。她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轻声对身边的两个孩子说道:“你们……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事,也得听听你们的意思。”
大女儿看了看母亲泛红的眼眶,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神情卑微的林海,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拉了拉弟弟的手。弟弟皱着眉头,看了林海半天,又看了看母亲疲惫的脸庞,终究是没说出难听的话。姐弟俩对视一眼,有些懂事地齐声说道:“妈,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们听你的。”
李志村长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沉声道:“既然都定了,那就三日后举办仪式,全村人都来做见证!民兵队的人多盯着点,这三日里,林海就先到玉梅家干活,让他提前尝尝赎罪的滋味,也让玉梅和孩子们看看他的诚意!”
“是,村长!”民兵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震得祠堂的窗纸微微作响。他们松开了按着林海的手,眼神依旧带着警惕。
林海踉跄着往前迈了两步,走到周玉梅的两个孩子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几乎贴到了地面,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娃子,以前是我不对,让你们受委屈了。往后我一定好好扶养你们,好好待你妈,绝不再让你们受半点苦,若是我做不到,你们就直接告诉村长,让他来收拾我!”
两个孩子没说话,只是往后退了一步,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疏离和警惕,显然是一时半会儿无法接纳这个曾经伤害过母亲的男人。
这事过后,古乡村蛤蟆湾榨油坊的副业队长一职,就这么空缺了出来。村里有人提议再选一个,也有人举荐自己,李志村长却不敢急着定夺,只说先看看情况,看看上面的意思先。
往后的林海,果然如他承诺的那样,收了所有的浑劲,像是换了一个人。每天天还没亮,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村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周家的院子里就传来了挑水的吱呀声和劈柴的“砰砰”声。林海挑水用的水桶是最大号的,满满两桶水,压得扁担微微弯曲,他却从不叫苦,一趟又一趟,把周家的水缸挑得满满当当。劈柴的时候,他抡起斧头,动作有力,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浸湿了衣衫,他也只是用袖子随便擦一把,继续干活。
地里的重活,无论是插秧、割稻,还是施肥、浇水,他都抢着干,专挑最累最苦的活计。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劳作,后背被晒得黝黑发亮,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冬天寒风刺骨,他依旧早早下地,手脚冻得通红,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平日里,他对周玉梅更是百般呵护。知道周玉梅身体不好,他就学着煲汤,变着花样给她补身体;知道周玉梅喜欢干净,他就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知道周玉梅心里还有疙瘩,他就凡事都顺着她,从不跟她争辩,哪怕是她偶尔发脾气,他也只是默默承受,然后更加卖力地干活。
对那两个孩子,他更是尽心尽力。每天放学,他都会提前守在村口等着,接过孩子沉甸甸的书包;晚上,他会坐在煤油灯旁,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他就耐心讲解,哪怕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会想尽办法弄明白再教给孩子;逢年过节,他会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孩子买糖吃,买新衣服穿,带他们去镇上赶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起初,村里还有人在背后议论,说林海是装样子,过不了多久就会原形毕露。有人故意试探他,让他去干最脏最累的活,他二话不说就去;有人在他背后说闲话,他听到了也只是笑笑,从不辩解,依旧日复一日地踏实干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看着林海毫无怨言的付出,看着他黝黑脸上的汗水,看着周玉梅脸上慢慢多起来的笑容,看着两个孩子对他的态度渐渐缓和,从最初的疏离,到后来愿意喊他一声“叔”,再到后来偶尔会主动跟他说话,那些闲言碎语渐渐没了踪影。
晒谷场上,再也没人提起林海以前的过错,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称赞:“林海现在可真是踏实啊,玉梅没看错人。”“是啊,每天起早贪黑的,对玉梅和孩子也好,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有他在,玉梅娘仨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李志村长每次看到林海在地里忙碌的身影,看到周家院子里飘出的炊烟,看到周玉梅带着孩子们散步时脸上的笑容,都会满意地点点头,心里暗自庆幸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
古乡村的日子依旧平静,祠堂的门槛依旧被来往的脚步踩得咚咚作响,只是那声响里,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压抑与愤怒,多了几分祥和与安宁。而林海,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在古乡村这片土地上,一步步赎回了自己的罪孽,也为自己和周玉梅一家,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
蛤蟆湾榨油坊的副业队长之位终究是有人补上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林海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周玉梅和孩子们也找到了久违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