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他转身时,正好对上李君兰的目光。(1 / 2)

大衍神医 魏一 1682 字 8天前

四点半的阳光,透过杨杨澜生诊室的落地窗,如碎金般洒落在水磨石地板上,交织成一片斑驳的光影。杨澜生与管芳正对着电脑,专注地整理着病案。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辨证记录如同一群忙碌的小蚂蚁,在白色的背景上爬行。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凡的画面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闯入了他们的视野——李君兰,她静静地站在门口,宛如一幅精美的画作,但表情显得有点凝重。

李君兰身着浅灰色的女式西装,剪裁得体,线条流畅,将她的身材衬托得越发挺拔修长。搭配的半高跟皮鞋,既显得优雅大方,又不失稳重。她手中紧握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仿佛那是她的宝贝一般,而那枚绿色的指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如同她本人一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李副院长。”管芳立刻站起身,她在李君兰领导的科室工作了两年多,最懂这位领导的脾性,但凡这副装扮上门和郑重的神色,必是有要事相商。她朝杨澜生递了个眼色,拿起桌上的病历夹,“我去药库核对下新进的药材,您二位聊。”

门被轻轻带上,留下一室安静的艾草香。李君兰走到诊桌旁,目光掠过上面摊开的《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指尖在“中医药文化建设”那一页轻轻顿了顿,才在杨澜生对面的木椅上坐下。她落座时腰板挺得笔直,膝盖并拢成优雅的角度,连放下手包的动作都透着从容,仿佛不是在诊室谈事,而是在参加一场重要的学术论坛。

“澜生,我刚从蒋书记办公室过来。”她接过杨澜生递来的青瓷茶杯,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时,睫毛微微颤了颤,“她和丁部长正式跟我谈了,医院党组书记的位置,定了由我来担任。”

杨澜生握着茶壶的手顿了顿。贺天林被免职判刑后,书记的位置空了大半年,疫情期间人心惶惶,这事便搁置下来。如今疫情趋缓,人事调整确实该提上日程了,当然也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有好处的。“恭喜李书记了。”他看着她眼底的波澜,知道这声“恭喜”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何衍忠接我的常务副院长。”李君兰轻抿了一口茶,那茶香袅袅,如轻烟般在她鼻尖缭绕。这茶香似乎让她那总是锐利的双眼也变得柔和了些许,就像被晨雾轻抚过的山峦,多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她接着说道:“蒋书记特别嘱咐我,以后要多听听你的建议。她说,在中医发展这块,你比我们都看得更透彻。”说这话时,李君兰的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杨澜生的脸上,那眼神中似乎蕴含着一种别样的意味。

杨澜生自然察觉到了这丝异样,他心里明白,李君兰此刻正怀疑着他和蒋迪之间的关系。毕竟,李君兰刚刚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她对自己的感情——只要有机会,她就愿意和他在一起。这不仅是爱情,更是一种信任,以及对未来能够携手共进的期许。

“呵呵,蒋书记过誉了。”杨澜生放下茶壶,平静地说道,然后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根据去年省中医工作会议的材料整理的《区域中医发展现状分析》,正想找机会给您看看。您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组数据,“咱们市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只占总量的18%,但门诊量却占32%,说明老百姓还是信任中医的,可是住院什么的与西医的区别不大,不能体现中医真正的特色,这和软硬件都有关系。”

李君兰接过文件,指尖划过“人才断层”几个字,眉头轻轻蹙起:“这也是我最头疼的。老专家们年纪大了,年轻医生留不住,去年引进的三个中医硕士,走了两个,都嫌咱们县平台小。”她抬眼时,目光里带着难得的恳切,“你觉得,问题到底出在哪?”

“缺的不是平台,是土壤。”杨澜生起身走到药柜前,拿起一味当归,“就像这药材,光有种子不行,得有合适的温度、湿度,还得有人浇水施肥。年轻医生需要的,是能放手实践的机会,是老专家手把手的带教,是看到中医能当事业干的希望,是中医院能够成为他们发展的平台。”

他转身时,正好对上李君兰的目光。她的眼神亮得像淬了光,那是找到症结时才有的清明:“所以研究中心的‘师承制’必须抓紧落地。让张景岳他们几位老主任的手艺,得像传家宝一样,手把手交到年轻人手里。”

“不止师承。”杨澜生翻开另一份文件,“国家刚出台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里提到,要‘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咱们可以搞‘中医下沉’,让专家定期去乡镇卫生院坐诊,既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也能让年轻医生跟着见世面。也要向上联合,让咱们医院的中医梯队能够与国家一些重点专科在专业上真正地同步,这样才能形成区域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