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集:镖途终成坦途(1 / 2)

镖途终章:夕阳下的传承

夕阳把西域的官道染成一片金红,五十辆镖车在尘土中连成蜿蜒的长队,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是陈远跑了大半辈子的熟悉旋律。他勒住马缰,目光扫过身旁挺拔的少年——儿子陈承业正紧握着腰间的镖旗,眼神里满是对前路的好奇与期待。这是陈远最后一趟镖,送的是“陈记”最新织就的云锦绸缎,还有从江南采买的雨前龙井,目的地是西域的玉门关,与老伙计哈立德做最后一次合作。

十年前,陈远的镖队还只有五辆破旧的马车,如今却扩至五十辆,每一辆都漆着醒目的“陈”字镖号,商镖、官镖皆能承接,甚至打通了从冀南到西域的商道,成了沿途最让人安心的队伍。“陈记”绸缎行也从青州府的一家小店,开到了全国二十三家分店,无论是江南的云锦、蜀地的蜀锦,还是西域的波斯织锦,只要提起“陈记”,无人不赞一句“货真价实、花样新颖”。

“爹,前面就是玉门关了吧?”陈承业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他今年刚满十七,这是第一次跟着父亲跑完整的西域镖。陈远点点头,指尖摩挲着马鞍上磨得光滑的皮革,笑道:“再走半个时辰就到了,哈立德先生肯定在关外接咱们。”

果然,刚到玉门关下,就见一个穿着异域长袍、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人迎了上来,正是哈立德。他几步走到陈远马前,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我的老朋友,你可算来了!”陈远翻身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哈立德,这次的货都备齐了,你的波斯织锦,我也给下家留好了。”

两人笑着往关里的客栈走,哈立德叹了口气:“可惜啊,这是最后一次和你合作了。我年纪大了,想回波斯老家,守着家人过安稳日子。”陈远愣了愣,随即理解地颔首:“人这辈子,终究要落叶归根。你放心,以后若是还有西域的生意,我让承业跟你家小子对接。”哈立德眼睛一亮,看向一旁的陈承业,笑着递过一把精致的小刀:“这是我们波斯的工艺,送给你,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朋友了。”陈承业双手接过,认真地行了一礼:“多谢哈立德先生。”

当晚,客栈里摆了送行宴,哈立德带来了西域的葡萄美酒和烤羊肉,陈远的镖师们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酱牛肉和烧饼,满室欢声笑语。席间,哈立德频频举杯,称赞陈远是“最讲信用的东方商人”,当年若不是陈远愿意用镖队帮他运送茶叶,他也打不开西域的茶叶市场。陈远只是笑着摆手:“做生意讲究互利互惠,咱们是伙伴,本该互相帮衬。”

第二日清晨,哈立德亲自送陈远一行出关。临别时,他指着远处的雪山:“陈,有空一定要来波斯看看,那里的太阳和这里一样暖。”陈远应着,目送哈立德的身影消失在关口,才转身对镖师们说:“启程,回家。”

返程的路走得格外轻松,没有了赶货的匆忙,陈承业总缠着陈远问过去跑镖的事。“爹,您以前遇到过劫匪吗?是不是像说书先生讲的那样,刀光剑影的?”陈远勒住马,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缓缓道:“当然遇到过,黑石岭的黑风寨、雁门关的马匪,都跟咱们交过手。但跑镖不是靠刀枪硬拼,上次在黑石岭,我故意露个破绽,引劫匪来攻,再借马势制住头领,剩下的人自然就乱了。”

陈承业听得入神,又问:“那做生意呢?我听王福叔说,以前有人仿冒咱们的绸缎,您是怎么解决的?”“靠的是人心和规矩。”陈远语气沉稳,“当时我收集了仿冒品,带着商号文书去府衙,知府判咱们赢了。但我没就此罢休,在衙门前摆了个摊子,把正品和仿冒品放在一起对比,让百姓自己看。一来二去,‘陈记’的名声反而更响了。”

说话间,夕阳渐渐西沉,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陈承业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突然轻声问:“爹,您以后就不跑镖了吗?”陈远停下脚步,低头看着儿子,眼神里满是欣慰与温柔。他抬手拍了拍陈承业的肩膀,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爹的镖途跑完了,但你的路才刚开始。记住,镖行靠的不是刀枪,是信字;生意靠的不是算计,是人心。你以后管镖局、管绸缎行,都要记住这两句话,比什么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