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集:镖途终成坦途
十年光阴,陈远的头发添了些白霜,镖队却从当初的三辆镖车,扩到了五十辆,走南闯北,连西域的商队都知道“陈记镖队”。“陈记”绸缎行也开了二十三家分店,从冀南到江南,再到边境的玉门关,都能看见“陈记云锦”的幌子。
这年秋,陈远要押最后一趟镖——送一批蜀锦和沧州茶叶去西域,和老伙伴哈立德做最后一次合作。哈立德要回乡养老,这次之后,西域的生意就交给儿子打理了。同行的还有陈远的儿子陈承业,刚满十八岁,第一次跟着走西域镖。
镖车到了玉门关,哈立德早已在城门边等。两人握着手,哈立德笑着递过一坛葡萄酒:“陈,你送我的茶叶,在波斯卖得极好!这坛酒,算我给你的送别礼。”陈远接过酒,也把一幅蜀锦送给哈立德:“这是我家织娘绣的,带着路上,也算念想。”
返程时,陈承业牵着马,问父亲:“爹,以后您真的不跑镖了?”陈远望着夕阳下的官道,路面平整,远处的商队慢悠悠走着,没有劫匪,没有风雪。他笑了:“爹的镖途跑完了,但你的路才刚开始。记住,镖行靠的不是刀枪,是信字——答应人家送到,就不能误了;生意靠的不是算计,是人心——你对伙计好,对顾客实诚,人家才会信你。”
回到沧州镇上时,天刚擦黑。镖局门口挂着红灯笼,柳如氏站在灯下,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是陈远的孙女。小姑娘见陈远回来,蹦蹦跳跳地跑过来,递上一块桂花糕:“爷爷,奶奶做的,等你好久了。”
陈远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到心里。他看着身边的家人,看着镖局里忙碌的伙计,看着镇上熟悉的街坊——张屠户的铺子还亮着灯,王裁缝正收摊回家。突然明白,当年走镖时想的“生财”,从来不是堆成山的银子。是火后重建时街坊递来的木料,是伙计们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信任,是柳如氏陪他守着账本到深夜的安稳,是儿子能接下担子的踏实,是孙女手里甜糯的桂花糕。
后来,陈远把镖局和绸缎行都交给了陈承业,自己每天陪着柳如氏在镇上散步,偶尔帮街坊调解些琐事。有人问他,这辈子走镖做生意,最得意的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不是赚了多少银子,是走了一辈子镖,没丢过一次信;做了一辈子生意,没亏过一次人心。”
这话,伴着“陈记”的名号,成了冀南一带流传最久的故事,人人都知道,有个叫陈远的镖师,把镖途走成了坦途,把生意做暖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