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50章 上访风波(1 / 2)

血泪葫芦弯 墨香莲青山 1807 字 13小时前

东子的指节死死扣着村委会那张掉漆的木桌沿,指骨泛出青白,像是要把桌面嵌进掌纹里。桌角的菊花茶还飘着热气,细碎的茶梗在琥珀色茶汤里打转,浮沉不定,恰如他此刻被搅得稀烂的心绪——前一秒还在琢磨村里农收的报表,后一秒就被“举报”两个字钉在了原地。

调查组的李组长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天光,他将那份叠得方方正正的举报材料轻轻放在桌上,指尖碰到桌面时发出一声轻响,声音却稳得像块石头:“东子书记,村民上访里主要反映两件事:一是去年灌溉水渠的修缮款有部分去向不明,二是村西头的集体林地,被你默许给亲戚种了果树。这两件事,你得给我们一个明确说法。”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住了。窗外的蝉鸣本是夏日里最寻常的声响,此刻却像无数根细针,扎得人耳朵发疼。吴新宇站在董志身后,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出了一片湿痕,他偷偷抬眼,看见平日里总挂着笑的书记,脸色沉得能拧出水来——那是一种被冤枉的愠怒,混着几分措手不及的慌乱。

东子深吸一口气,胸腔里像是憋了团火,他抬手敲了敲桌面,指节的力道让桌子微微晃了晃:“李组长,饭能乱吃,话不能乱说!水渠的钱,每一笔都记在会计的台账上,红笔勾、黑笔写,清清楚楚,随时能查;西头那片地,不过是我远房表弟临时种了季白菜,去年秋天下霜前就清干净了,怎么就成了果树?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找茬!”

“是不是找茬,得查过才知道。”李组长翻开材料,指尖在几行字迹上顿住,那指尖的力道像是要把纸页戳穿,“这里有三位村民的签名,说去年水渠修到一半就停了工,旱季的时候地里裂着口子,浇不上水,粮食减产了大半。他们找去村委会,你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还有林地的事,有村民拍了照片,说今年春天还看见地里栽着果树苗。”

“不可能!”东子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金属椅腿在水泥地上划出一道刺耳的尖啸,像是指甲刮过铁皮。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激动:“水渠去年夏天就修完了!村里还组织老党员去验收,当时陈同也去了,怎么现在就说没修完?照片?照片能当证据吗?说不定是三四年前的旧图!李组长,您可别被陈同他们蒙了——他去年想承包那片林地搞养殖,我没同意,这是记恨在心,故意栽赃!”

吴新宇赶紧伸手拉了拉董志的衣角,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急切的劝和:“书记,您别激动,跟李组长好好说,咱们有台账、有验收记录,不怕查。”他又转向李组长,脸上挤出几分赔笑,语气放软:“李组长,您看这样成不?我们现在就去叫会计把台账抱来,再带您去西头林地瞧瞧,地里要是有半棵果树苗,您随便处置。那些村民说不定是记混了,去年旱季严,周边好几个村都减产,说不定把别的村的事安到咱们葫芦湾头上了。”

李组长合起材料,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原则:“也好,我们来就是核实情况的,只要证据确凿,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东子书记,调查期间你得配合——不能私下找举报的村民,更不能干扰调查。”

东子咬了咬牙,后槽牙磨得发响,他压下喉咙里的火气,重重点头:“行,我配合!但我得说清楚,我在葫芦湾当了这么多天书记,没贪过村里一分钱,没拿过村民一粒粮,不能就这么被人泼脏水!”

说着,他转身冲吴新宇摆手:“去叫会计把水渠的台账都抱来,顺便把去年验收的签字记录也带上!”又抓起桌上那顶洗得发白的草帽,往头上一扣,帽檐压得低低的,遮住了眼里的情绪:“李组长,咱们现在就去林地,让您亲眼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果树苗!”

一行人出了村委会,沿着村道往西头走。路上的村民见了,都停下手里的活计,远远地往这边瞅,交头接耳的声音像一群嗡嗡的蜜蜂——有人指着董志的背影小声议论,有人对着调查组的人探头探脑,还有人悄悄往林地的方向张望。东子平日里见了村民总爱笑着打招呼,谁家有事喊一声,他准能凑过去搭把手,可今天,他头也没抬,脚步迈得又快又沉,像是要把脚下的土路踩出坑来。

到西头林地时,日头正毒,晒得地面发烫,空气里飘着一股干草的焦味。那片空地光秃秃的,只有几丛杂草在风里晃荡,别说果树苗,连棵像样的灌木都没有。董志指着空地,声音里带着几分委屈,又掺着压不住的愤怒:“李组长,您看!这就是他们说的‘种了果树的林地’,除了草,什么都没有!我表弟去年在这种了季白菜,收完就把地还给集体了,今年一直空着,怎么可能有果树?”

李组长蹲下身,手指捻起一点土,在手里搓了搓,又站起身往四周望了望——东边是村民的菜地,西边是一片玉米地,南边靠着一条小河,只有北边挨着一片杨树林。他眉头微微皱起来,像是在琢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