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前进坐在主位上,手指敲了敲桌面,木头的纹理硌得指尖发痒。等屋里静下来,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点凝重:“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件急事要跟你们商量。东子书记这几天天天往镇上跑,找沈书记告状,说咱们合作社不配合村里的工作。沈书记刚才给我打电话,希望咱们能给村委会点补助,也算帮东子下个台阶。”
话音刚落,二懒就“啪”地把旱烟杆往桌上一放,声音里带着火气,像炸了个响雷:“啥?他东子自己没本事搞钱,倒来打咱们合作社的主意?当年他还在砖厂搬砖的时候,是谁帮他凑钱盖的蔬菜大棚?现在当了村书记,倒反过来拿捏咱们了?这忘恩负义的东西!”
“就是啊前进!”周美丽也跟着附和,声音里带着点激动,脸都红了,“合作社的钱是咱们一口饭一口饭省出来的,去年我家老头子住院,要不是大伙凑了钱,我都没好意思跟合作社借一分钱,他东子凭啥张口就要咱们补给他?他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
许前进没说话,只是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像看着地里的玉米秆在风里摇晃。他知道,这些老伙计不是小气,是真把合作社当成了自己的家。当年合作社刚成立时,没钱买拖拉机,大喇叭三嫂把家里唯一的黄牛卖了,揣着钱来开会时,眼睛都是红的;刘婶则把给儿子娶媳妇的钱拿出来,拍在桌子上说“先把合作社办起来,儿子的婚事能再等等,可地里的庄稼等不起”。这些情分,他记了这么多年,也不敢辜负。
等屋里的声音稍微小了些,小吴才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轻声说道,声音像春雨润田,慢慢渗透:“叔婶们,我知道大家心里不痛快。可沈书记都开口了,咱们要是完全不答应,以后镇里给合作社批农业补贴、办绿色食品认证,怕是会受影响。前几天我去县农业局办事,听规划科的李科长说,今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优先给‘村社联动’做得好的村子,咱们要是跟村委会闹僵了,这项目说不定就落不到葫芦湾了。”
小吴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满屋子人都安静下来,连二懒旱烟杆敲桌腿的声音都停了。高标准农田项目他们盼了两年了,要是能申请下来,合作社的几百亩地就能装上滴灌设备,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旱涝保收。可要是因为东子的事错过了,谁也不甘心,跟眼看着熟了的玉米被冰雹砸了似的。
“那……咱们也不能白给啊。”二懒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语气软了下来,像被风吹弯的玉米秆,“要是给补助,得说清楚这钱用来干啥,还得派个人盯着,一天三趟去看,不能让东子把钱拿去乱花,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
“我觉得可以用来修灌溉渠。”香玲突然开口,把手里的红皮预算表推到桌子中间,纸页上还留着淡淡的墨香,“去年咱们请水利站的人来看过,南边的渠全长两公里,清淤加砌砖,修下来大概要五万块。要是合作社出三万,村委会出两万,既能把渠修好,也不算咱们吃亏。而且渠修好了,咱们合作社的地也能受益,社员们也不会有意见,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许前进看着桌上的预算表,又看了看满屋子的人——二懒的烟锅还在手里捏着,刘婶的手也松开了布包,小吴的笔尖停在账本上,每个人眼里都有了松动。他心里渐渐有了底,像地里的庄稼终于扎稳了根:“香说的这个办法,大家觉得怎么样?要是没意见,咱们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去跟东子谈,把丑话说在前面,钱必须专款专用,一笔一笔都得记在账上,而且咱们要派二懒叔跟着监督,每一笔支出都得有发票,少一张都不行。”
“我没意见!”二懒第一个举手,声音里带着点爽快,“只要钱花在正地方,我天天去渠边盯着,比看自家的玉米地还上心!”
“我也没意见。”刘婶点了点头,脸上的火气也消了,“修渠是好事,既帮了村里,也帮了咱们自己,值了。总比把钱给东子乱花强。”
看着大家纷纷点头,许前进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像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端起桌上的暖水瓶,给每个人都倒了杯热水,热气氤氲着,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暖的:“行,那这事就这么定了。等明天跟东子谈妥了,咱们再开个社员大会,把情况跟大家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心里有数。”
散会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云彩像被烧透的棉花。许前进送大家出门,看着二懒和刘婶并肩走在前面,二懒叔还在跟刘婶念叨着要怎么盯着修渠,小吴帮香玲提着预算表,路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地上长出的藤蔓,缠缠绕绕,都是葫芦湾的烟火气。风从庄稼地里吹过来,带着成熟的麦香,混着泥土的气息,他突然觉得,葫芦湾的事,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只要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像地里的庄稼,只要一起浇水、一起施肥,总能等到丰收的时候。
回到办公室,他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慢慢敲着:“沈书记,合作社商量好了,愿意出三万块帮村里修灌溉渠,明天我跟东子对接,确保钱专款专用。”
没过多久,沈书记的短信就回了过来,字里行间都透着松快:“好!前进,谢谢你。葫芦湾有你,是大家伙儿的福气。”
许前进看着短信,嘴角忍不住往上扬,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了。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村里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心里琢磨着明天跟东子谈话的细节——得让东子知道,合作社帮村里,是看在沈书记的面子,更是为了葫芦湾的老少爷们,不是怕了他的“告状”,跟地里的庄稼一样,得懂感恩,才能长得好。
夜色渐浓,庄稼地里的虫鸣声越来越响,叽叽喳喳,像谁在唱着丰收的歌。许前进的办公室里,还亮着一盏灯。那灯光不大,昏黄却温暖,像一颗定心丸,稳稳地落在葫芦湾的黑夜里,也落在每个盼着好日子的人心里,照着他们一步步往丰收的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