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面大小不一、绣着星月徽记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他们身上根本没有统一的号服,穿的都是本地百姓常见的、臃肿而肮脏的羊皮袄,厚实的大棉裤。
脚上则五花八门,有的蹬着沾满泥污的牛皮靴,有的则穿着自家女人纳的千层底棉布鞋。
远远望去,这更像是一大群被临时召集起来的农夫、牧羊人和流民,而非一支军队。
唯一能显示他们共同身份标识的,是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圆形的白色小帽,或者用头巾紧紧缠裹着脑袋。
在这片苍茫、灰黄的天地间,这片汇聚起来的特色头饰,透着一种诡异与肃杀。
他们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
多为大刀、长矛、草叉、铁锹乃至削尖的木棍。
只有少数人肩上,扛着老旧的火绳鸟铳。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前方,一字排开的七八门土法铸造的前装青铜炮。
炮身呈现出暗沉的青黑色,炮壁上甚至能看到粗糙的铸造疤痕。
这些人分成了十几个大小不一、松散的阵列。
每个阵列的前方,都有一名或几名身穿黑色或深蓝色长袍、头缠得比旁人更规整的师傅,或者是骑着马、腰挎弯刀、神情激动的军官,正在声嘶力竭地宣讲、鼓动着。
因为距离远,听不真切具体言语,但那狂热的姿态,那仿佛要择人而噬的表情,无疑是在进行战前动员与精神蛊惑。
陈水生放下望远镜,感觉手心有些冒汗。
眼前的景象再明白不过:
夏军的意图,是趁马化隆羽翼未丰,主动前出堵门,断其外援,将其困死;
而马化隆,显然也打着同样的算盘。
他想趁着吴忠堡守军主动出击、兵力相对较少的时机,倾巢而出,凭借数倍的兵力优势,一鼓作气击溃甚至歼灭眼前的夏军,顺势夺取近在咫尺的吴忠堡。
一旦得手,他就能获得堡内的物资,并打通召集更多信徒的通道,声势必然大涨。
否则,一旦陈坤书率领的第十九旅抵达,汇聚吴忠堡的部队,那他们就真成了瓮中之鳖,只能困守孤堡,坐以待毙了。
“常胜!”陈水生猛地回过头,压低声音,对趴在身边的一名战士叫道。
“到!”常胜应声抬头,脸上带着山里人特有的那种坚韧和沉着。
“你带上小豆子和老马,”陈水生语速飞快,“立刻回去!报告营长!就说马化隆倾巢出动,要拼命了!”
“堡前空地已有至少四五千敌军正在列阵,步骑混杂,有七八门土炮!”
“让后续大队做好迎敌准备!”
“是!班长!”常胜毫不拖泥带水,重重一点头。
最后瞥了一眼远处那密密麻麻、躁动不安的敌阵,随即与两名战友,迅速冲到坡后,牵过战马,翻身而上。
拨转马头,顺着来路向北疾驰而去。
三匹快马,如同三道离弦之箭,瞬间冲下土坡,在荒凉的田野上卷起一溜长长的烟尘。
三人一口气奔出七八里地,直到看见了骑兵营的主力队伍。
常胜心中稍定,催动早已汗气蒸腾的战马,迎上前去,找到了营长孙贵松。
“营长!”常胜冲到近前,猛地一勒缰绳,战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
他匆匆敬了一礼,气喘吁吁地急声道:“报告营长!前方……金鸡堡!”
“马化隆的人马全出来了!起码四五千!正在堡前列阵。”
“有几百骑兵,还有好几门土炮!”
“陈班长判断,他们是想要趁我军正在行军,直接来攻!”
孙贵松闻言,年轻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那双清亮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对身边的通讯员下令:
“立刻赶到后面,向罗团长报告敌情!”
“是!”通讯员领命,一夹马腹,箭一般向后军方向冲去。
下达完命令,孙贵松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满脸汗水和尘土的常胜,微笑起来。
“常胜,好样的。”
“走,咱们迎上去,会一会他们!”
“老子倒要亲自掂量掂量,他们马家这群装神弄鬼凑起来的队伍,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说罢,孙贵松手向前一挥。
“前进!”
骑兵营前行约四五里,抵达一个名叫新南的小村落附近。
只见前方冲出了几匹快马,正是班长陈水生和他手下的几名战士。
而在他们身后,烟尘大起,蹄声如同闷雷,滚滚而来!
大股敌军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紧咬着陈水生他们的身后,席卷而至!
飞扬的尘土一时看不清具体数量,但那声势,足以让人心惊。
“营长!是敌人的大队骑兵追上来了!”
陈水生冲到近前,猛地勒马,战马原地打了个旋。他急声喊道,
“至少四五百骑!看那面最大的认旗,是马化隆的长子马耀祖亲自带队!”
孙贵松猛地抬起右手,握拳高举。
身后的骑兵营,齐刷刷地减缓速度,最终在一声短促的口令下,完全停住。
战马们喷着浓重的白气,不安地用蹄子刨着地面。
孙贵松勒住他那匹同样躁动不安的青骢马,凝目望向那股越来越近、席卷而来的烟尘洪流。
他的眼神冷冽,从背上将新配备的马枪转到身前,然后从腰间的枪套里抽出了转轮手枪,拇指扳开击锤,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全营听令——!检查武器,准备战斗!”
他转过身去,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一张张或紧张、或兴奋、或沉静的年轻面孔。
“今天,就在这儿!让咱们用枪子儿和马刀,好好称一称这帮狂信徒的骨头,到底他娘的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