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从阅兵场到演兵场(二)(1 / 2)

救灾结束后,部队收到了地方政府和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上级再次表彰海涛所带领的营,称赞他们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战斗分队。

而海涛站在营区的军旗前,望着麾下一个个疲惫却坚毅的身影,心中更加坚定。

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是阅兵场的荣光、演兵场的磨砺,还是救灾一线的坚守,都是对“保家卫国、服务人民”誓言的践行。

未来,他将带着这支铁血之师,在更多未知的考验中,续写属于他们的忠诚与担当。

救灾归建不久,上级启动“新型作战技术试点”,要求海涛营率先融入无人作战集群、智能侦察终端等新装备,两个月后参加跨军种技术融合演练。

消息传开,营里出现了两种声音:老兵们习惯了传统战术,对复杂的新装备心生畏难。

年轻战士虽跃跃欲试,却缺乏系统操作经验,训练中频频出错。

一次无人机组协同训练,三架无人机因信号干扰出现航线偏移,导致模拟打击失败。

七连连长王勇忍不住抱怨:“这些新家伙太娇气,不如枪炮来得实在!”

几名老兵纷纷附和,训练热情骤降。

海涛看在眼里,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当晚组织了一场“阅兵精神与强军新途”座谈会。

他拿出自己的阅兵纪念相册,指着一张张整齐的方阵照片说:“当年练踢正步,我们从磕磕绊绊到分秒不差,靠的不是天生会走,而是肯钻肯练。新装备就是新时代的‘正步’,现在怕难不学,将来战场就会吃亏!”

他当场宣布,自己带头参加新装备集训,与官兵们一起从零学起。

接下来的日子,营区多了一道特殊风景。

海涛每天挤两小时跟着技术专家学编程、练操作,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他把阅兵时的“精准标准”搬到新装备训练中,要求每个操作步骤都像踢正步一样规范,每个数据参数都要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针对老兵的畏难情绪,他推行“新老结对”,让年轻技术骨干手把手教老兵操作。

对于训练中的失误,他不追责、只复盘,带领大家逐一破解信号干扰、协同适配等难题。

有一次,智能侦察终端突发程序故障,年轻战士小李急得眼圈发红。

海涛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李,阅兵时我们踢错一步,会立刻调整跟上,新装备训练也是如此,错了不可怕,找到问题根源就是进步!”

两人熬夜排查,终于发现是环境适配模块存在漏洞,联系技术部门优化后,终端稳定性大幅提升。

两个月后,跨军种技术融合演练如期举行。

海涛的合成营凭借无人作战集群的精准侦察、智能终端的实时传输,与陆军航空兵、火箭军部队实现无缝协同,成功摧毁“敌”方多个核心目标。

演练结束后,技术专家赞叹:“没想到,你们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吃透新装备,把‘阅兵精度’变成了‘作战精度’!”

而更让海涛欣慰的是,曾经抵触新装备的王勇连长,如今已能熟练操控无人机集群,他感慨道:“跟着营长干,才明白军人就得与时俱进,这股较真劲,和当年练阅兵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