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方阵背后的春潮(2 / 2)

吃饭时,春花不停地往他碗里夹菜,把肥美的红烧肉都挑给他:“多吃点,训练肯定受了不少苦,看你都瘦了。”

海涛一边应着,一边给母亲夹了一筷子青菜,忽然想起阅兵前最后一次视频,母亲也是这样,反复叮嘱他“照顾好自己”,还说等他回来,要做一桌子他爱吃的菜。

“妈,训练再苦,一想到您和爸,就有劲儿了。”

海涛咽下嘴里的饭,轻声说,“正步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爸就站在观礼台上,在为我鼓掌。”

春花抬起头,眼里闪着光:“你爸肯定看见了,他一直都在看着你。咱海涛就得有这股韧劲,你爸常年干活,顶着风雪,从来没叫过苦,你现在也一样,是咱全家的骄傲。”

饭后,春花收拾碗筷,海涛执意要帮忙,却被她推出厨房:“你坐着歇着,难得回来一次,陪妈说说话。”

等春花擦干手出来,海涛忽然站起身,笑着说:“妈,我给您走一段正步,让您看看咱阅兵的标准。”

不等春花回应,他已经走到院子,抬手、挺胸、收腹,动作一气呵成。

随着一声低沉的“一二一”,标准的正步在水泥地上踏出沉稳的声响,手臂摆动的幅度分毫不差,目光坚定如炬,仿佛又回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受阅现场。

春花坐在沙发上,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里满是骄傲与泪光,看着儿子每一步踏得铿锵有力,像是踏在她的心坎上——那是她日夜牵挂的模样。

“好,好!”

海涛走完一段停下时,春花率先鼓起掌,声音都带着颤抖,“比电视上看得更精神,我儿子就是最棒的!”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伴随着街坊邻居熟悉的招呼声:“春花,我们来看看海涛!”

春花笑着起身开门,几位大叔大婶涌了进来,手里还提着自家种的瓜果、包好的饺子馅。

“海涛出息了,咱整条街都跟着骄傲!”

王大叔拍着海涛的肩膀,眼里满是赞许,“电视上看见你走正步,那叫一个精神,比咱们当年看的阅兵还过瘾!”

“是啊是啊,”

李大婶笑着说,“知道海涛今天回来,我们合计着一起包水饺,热闹热闹!”

春花笑得合不拢嘴,连忙招呼大家进屋:“正好正好,我正想着包点水饺,让海涛尝尝家里的味道。”

客厅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揉面、擀皮、包水饺,说说笑笑。

海涛跟着学包水饺,笨拙地捏着面皮,馅料总从指缝漏出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大婶手把手教他:“包水饺得捏紧边,就像你们当兵的守边疆,一点都不能松劲!”

海涛笑着点头,慢慢找到了窍门,包出来的水饺渐渐有了模样。

春花坐在一旁,看着海涛和街坊们热络地聊着,手里的擀面杖不停,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王大叔忽然说:“海涛,再给我们走段正步呗,让我们也近距离感受感受阅兵的气势!”

大家纷纷附和,海涛爽快地答应,走到院子里,迎着夜色,再次踏起正步。

铿锵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荡,街坊们围在一旁鼓掌喝彩,母亲站在门口,望着儿子笔挺的背影,眼角的泪光在灯光下闪着光。

这一刻,阅兵场的荣光与市井的烟火气交融,家国情怀与邻里温情相拥,成了最动人的画面。

夜色渐深,水饺煮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聊着家常。

海涛给大家讲阅兵训练的趣事,讲天安门广场的盛况,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王大叔感慨道:“有你们这些好男儿保家卫国,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谢谢你啊海涛!”

海涛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守护家国,守护大家,就是我们军人的使命。”

散场时,街坊们依依不舍,反复叮嘱海涛常回家看看。

灯光下,母子俩的身影依偎在一起,桌上的水饺还冒着热气。这份团聚,有荣光,更有跨越岁月的坚守与牵挂,成为海涛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支撑着他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