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方阵背后的春潮(1 / 2)

回到部队第二天,海涛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海涛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就像在阅兵方阵里那样,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

军装的肩章还带着军营的余温,帽徽在客厅的灯光下闪着微光,他刚喊出一声“妈”,只见母亲从厨房快步走了出来。

母亲的头发又白了些,鬓角新增的银丝在灯光下格外显眼,眼角的皱纹里嵌着藏不住的笑意,手里还攥着刚擦干的抹布,围裙上沾着点点面粉。

春花没有急着上前,只是站在几步开外,定定地看着儿子,目光从他笔挺的军装滑到被晒得黝黑的脸庞,又落回那枚亮闪闪的军功章上,眼圈渐渐红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上前拉住海涛的手。

海涛能感觉到母亲的掌心粗糙却温暖,握着他的力道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指腹在他虎口处的老茧上轻轻摩挲——那是常年握枪、练队列磨出来的印记。

他低头看见母亲的手指在他军装的布料上反复抚过,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这是我的儿子,快让妈再看看。”

海涛拉着母亲的手进了屋。

“妈,这次阅兵,我站在第一排,正步走过天安门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您和爸。”

海涛笑着说,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骄傲,伸手想拿出手机里的阅兵照片,却被母亲按住了手。

“不用看,妈在电视上看着呢!”

春花转身往卧室走,脚步都轻快了些,回来时手里捧着一个褪色的红布包。

“你走的那天,我就天天守着电视等,看见你方阵走过的时候,我跟街坊邻居说‘那是我儿子’,他们都夸你精神!”

红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用毛线织的护膝。

“你训练时总说膝盖疼,我织了护膝给你保暖。”

母亲把东西往他手里塞,又指着那张照片,“你看,这是你十岁那年戴军帽的样子。”

照片上,小小的海涛戴着旧军帽,帽檐遮住了半张脸,却挺着小胸脯,一脸认真。

海涛看着照片,忽然笑了:“我还记得,那天爸说想戴军帽,将来就得真当军人,守好国家的门。”

“可不是嘛。”

春花坐在他身边,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你爸说你从小就想当兵穿军装,没想到真让你实现了。”

她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大封信。

“这是你爸给你写的信,你参军那年我没舍得给你,怕你分心。”

春花抽出封递给海涛,“你爸在信里说,希望你能像阅兵方阵里的战士那样,站得直、行得正,既要有保家卫国的本事,更要有对得起良心的担当。”

海涛展开信纸,父亲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纸页边缘已经泛黄,却字字铿锵。

他想起阅兵训练最苦的时候,每天踢正步到脚肿,站军姿到头晕,好几次想过放弃,可一想到父亲的嘱托、母亲的牵挂,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妈,我没辜负爸的期望,这次阅兵,我们方阵得了优胜,没给咱家人丢脸。”

“妈知道你最争气。”

春花抹了抹眼角,转身往厨房走,“知道你今天回来,一早就在炖红烧肉,你小时候最馋这个,你爸也爱吃,我炖了三个钟头,就等你解馋。”

海涛跟着走进厨房,看着母亲掀开锅盖,氤氲的热气扑面而来,肉香瞬间填满了整个屋子。

他走上前,轻轻接过母亲手里的锅铲:“妈,我来炒个青菜,您歇会儿。”

春花没有推辞,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他,看着儿子熟练地颠勺、调味。

想起他小时候连锅铲都握不稳,非要跟着父亲学做饭的样子,嘴角始终挂着笑,眼里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