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元子说道:“天地灵元有限,杀伐神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娘娘说道:“道友之自然大道,神妙无方,不假外求,万寿山中灵元馥郁,杀劫不染,乃是真正清净之地,实在堪羡日后论道之时,还请道友多多指教才是”
镇元子笑道:“娘娘若对贫道自然之道有心,贫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娘娘闻言大喜,连忙谢了
镇元子道:“除万寿山外,西方世界,也不染杀劫,娘娘却为何不羡”
娘娘一笑,说道:“道友可是考我老师虽然未曾明言,但我亦知晓:西方圣人以至宝护持门下,乃是治标不治本之法。护得一时,护不得永久。门人弟子的一切因果,都要落到接引道人与至宝金莲之上,日积月累,久而久之。终究难以维持,到时恐生大变。”
镇元子说道:“娘娘旁观者清,真通慧者也依贫道看来,接引道人智慧绝伦,未必对此毫无所觉,多半仍是愿舍已身,护持西方一教”
娘娘说道:“此可谓大弘毅、大牺牲矣可敬可佩但恐劳心劳力,而天道如刀,金莲再好,不为长久”
镇元子亦说道:“正是如此”
娘娘乃复叹道:“若是处处如同万寿山,三界才真归清净矣”
轻轻一句叹语,如同惊雷,落到镇元子心头。饶是镇元子心志坚定,早证圣道,亦被击得痴痴呆呆,一时竟然忘了前行。
娘娘见了镇元子形状,微微一笑,也不道别,便回娲皇宫去了。
却说玉帝与镇元子在紫霄宫中一番争执以后,自知天地分立,迟早难收雨师、风伯与巫族之心,便着紧交好四海龙族,封四海龙王为行云布雨之神。皆享开府之权,自备兵事,永镇四海。龙王以下,只将重要职司分派上报天庭,御笔钦点即可,其下不问。
敖广身为东海龙王,一直行韬光养晦之计,见天庭条件优渥,丝毫无害于龙族,反能为龙族正名,在洪荒积累功德。便答应了下来。
一时无话,三月之后,众仙重聚大赤天兜率宫,按位坐定。有太清圣人两位弟子玄都大法师与火龙真人,在一旁伺候。
只听太上老君说道:“封神之事,上连天道,下涉众生,关系重大,不可不慎封神一起,便是神仙之一大劫,在座诸位,便是开劫之仙、操刀之主。因此今日在贫道兜率宫相聚,便先议此劫规矩,才好行事。”
镇元子说道:“老师有言在先,此次封神,乃是以人道、阐、截三教为主。三位道友只管计议,我等旁听即可”
其余众仙纷纷说道:“正是如此若有异议,再论未迟”
众仙既有此语,元始天尊便不客气,乃说道:“大劫若起,不可不教而诛,不生无因之果。否则众仙无辜受戮,怨气冲天,不归神位,反生枝节。”
太上老君颔首,说道:“殷商自成汤以降,传承天子之位,已历二十七代,满六百年。贫道日前推算天数,知其气数将尽,西方有圣主取而代之。改朝换代,干戈相见,多有杀伐。我等不如遣弟子下山,在其中完了杀劫,一并斩将封神”
元始天尊说道:“如此甚好”
通天道人也说道:“此事并无异议”
于是三清一致,先定下了封神之劫的干戈之道
太上老君又说道:“大劫虽起,不可泛滥。免伤无辜,违了上天好生之旨因此改朝换代之争,虽然是仙凡同战,但若有各教弟子,恃法行凶,屠戮无辜凡人,不仅不能封其神位,还要严惩,魂魄打入地狱道,才显天道昭彰,善恶有报”
对于此点,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也无异议
这时镇元子插言道:“恳请三位道友,听贫道一言。”
太上老君说道:“镇元圣人想必有金玉良言相告,还请快快说来”
镇元子乃说道:“盘古开天辟地之时,身化洪荒,无垠广大,百类纷呈,何等灵秀至于赤明劫后,巫族掌地,亦有十二大部洲。然到妖巫劫后,大禹治水,测度天下,只得九州之地,且每一州皆远不能与上古部洲相比。何也只因众仙鏖战,破碎洪荒更有大神通者,举手投足之间,皆有排山倒海之力,两相交战,破坏何其甚也如今神仙劫难又起,贫道不忧他事,独忧天地山河之难须知天地如舟,众生如蚁;舟若倾覆,蚁何载焉因此大战之前,贫道先有一议:此劫之中,我等圣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出手不知三位道友以为如何”
众圣闻言,皆有惭色太上老君环望一眼,缓缓说道:“洪荒无辜,山河无言幸有镇元圣人仗义为之一语,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通天道人亦说道:“镇元道友言之有理,我等身为圣人,理当自律”众仙亦纷纷颔首,赞同镇元子之言。
独玉帝有自己的小算盘,说道:“若是神通广大之仙,都不交战,封神榜上,尽是无名之辈、浅薄之仙,如何有资格坐天神尊位如何教化万方这样一来,封神榜与天庭,岂非徒有虚名”
他身为天帝,又亲听道祖解释过封神榜功用,自然知道对于天庭来说,上榜之仙道行越高越好。若是连圣人也上榜,便再好不过了。反之,若都是一些无名小仙上榜,那天庭势力,以后便再无出头之日了
太上老君乃对玉帝说道:“陛下放心,神仙杀劫,乃是因天地灵元有限之故,又针对大罗金仙。按老师之意,若要完其杀劫,定要杀修行之士,释放同等灵元,反哺天地,才得功成,却非胡乱杀戮可以了结”
玉帝却不肯放过,复说道:“不然便是释放大罗金仙等量灵元,多杀小仙,以量代质,亦可达成封神榜上,又只容得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却该如何是好”
太上老君亦无言以对,通天道人刚直,径自问道:“按陛下之意,该当如何”
玉帝成竹在胸,说道:“至少须得二十四位大罗金仙,才能统率众神,镇压周天”
第224章 天帝一怒因拂袖 二圣争持果难和
此言一出,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齐生恼怒玉帝此语。分明是暗指阐截二教未如太清圣人一般,命座下十二金仙俯首向天庭称臣,供其驱使
三教之中,太上老君只有两位弟子,可以不论。阐教元始天尊,如今也总共才十四五位弟子成就了大罗金仙。截教通天道人弟子虽然众多,但是大罗金仙却也有数。
玉帝一开口就是二十四位,若是两教分摊,也要各出十二位大罗金仙,教中精英几尽。如此要求,二圣怎能不气
只听元始天尊冷冷言道:“陛下果然是好大的气魄贫道呕心沥血,培育弟子,数千载辛劳,本指望他们个个皆有缘证得大道,可以兴旺阐门。今日听陛下之意,原来是要贫道为天庭作嫁衣裳”
通天道人也说道:“大罗道果,不易证得数千年之功,也未必能够成就。陛下想捡现成便宜,用三教精英,充实天庭,胃口忒大。却是万万不行如今天庭在九天之上,一家独大,自领三洲福地,元灵充沛。陛下为一天之主,何不自行栽培仙众,证道大罗偏要舍易求难,舍近求远,何其怪哉”
二圣这一番话连激带讽,顿时将玉帝说得面色青红,如同染缸,无言以对。
玉帝恼羞成怒,拂袖喝道:“虽是三教封神,终究是天庭要务,朕有抉择之权。众位道友既然不以朕为意,朕也不便多留。临行之前,只有一言相告:若是封神不如朕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