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1 / 2)

地仙演义 春衫薄 5523 字 2019-04-24

师面前,再有理论”说罢,带着王母,怒气冲冲去了。

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见了,暗暗冷笑。太上老君叹道:“二位贤弟若是不愿,可以慢慢与其理论,又何必言语过激,将天帝气走”

通天道人说道:“天帝之心太大,倾三教之力,也难满足既然如此,不如实言相告。绝其心思,免得时时呱躁”

元始天尊也说道:“俗云:一事不烦二主。老师既赐下封神之宝,将封神之事交代三教,便该任由我等行事。天帝身份尴尬,在旁掣肘,总是多有不便,离去也好”

太上老君说道:“二位贤弟只图清净,却不考虑周全。天帝之意,总不能不理,否则真去老师面前理论,到时怪罪下来,我等也不好交代”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哪里不知,都笑道:“只好有劳兄长”早将性情温和、处事玲珑的太上老君视作转圜之人,故此有恃无恐。

太上老君无奈,说道:“便是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之愿不能满足,我等也总该有个说词,能安天帝之心,贫道才好前去说和”

元始天尊说道:“我前次已命座下弟子南极仙翁,前去天庭当职,可显阐教诚意其他十数位弟子,各有天资。可望大道,如何能够上榜成神截教之中弟子众多,不知师弟可能成全天帝心意”

通天道人说道:“我截教弟子虽多,大罗金仙却也有数。况且千万载修行,证道大罗,何其不易我身为其师,怎忍心让其杀身上榜,终身受天庭奴驭”

元始天尊也是如此想法,遂不再言。

太上老君见他们都不松口,一时愁容满面

镇元子见他们陷入僵局,乃出言道:“依贫道之见,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上榜,自然绝无可能。但若太少,亦难安玉帝之心,拿到老师面前争论,殊为不美。”

太上老君说道:“道友莫非有以教我快请说来”

镇元子说道:“前次议事之时,老师首肯,曾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编成六部。三位道友不如应下六位大罗金仙,将来为天庭统略六部。如此一来,便是老师面前,亦有一番道理”

太上老君愁容一展,回头问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道:“二位贤弟如何说”

元始天尊说道:“镇元道友之言,甚为有理。但阐教之中,弟子不多,且已出一位。这六位大罗金仙之数,只怕大部分还要师弟担待”

通天道人听了,不由说道:“师兄舍不得弟子,难道我却舍得俱往我截教中推。甚不厚道”

元始天尊说道:“三教之中,三弟门下弟子独多。此事你不担待,谁来担待”

通天道人说道:“师兄争持此理,有伤情义。若是等闲弟子,截教确实甚多,要拿出六位,我绝不迟疑。只是要论大罗金仙之数,截教未必就多于阐教,两教俱是一般。师兄既已让南极仙翁去天庭供职,我也效仿兄长就是。要使六位大罗金仙上榜,两教分担,才合道理。若要独推给截教,却是断断不行”

元始天尊听了,叹道:“师弟,你总一概滥收,苦劳心力,枉费工夫,却不知其品类繁杂,良莠参差,数量虽多,甚少了道成仙之辈否则,当不致如此”

通天道人听了,心中发恼。说道:“师兄,你有择徒之义,我有传道之心,各有道理,何必彼此相轻想当初老师传道紫霄宫,大开方便之门,又何分种类且天生万物生灵,鹰击苍穹,鱼游水底,兽生四足,各得其理。无尊无卑,但开灵识,皆当有缘听得大道,才显圣人有教无类,博大宽宏,恩加于四生六道。至于其证道与否,乃是各自机缘秉性不同,自有高低,又怎能拿来说我传道之旨”

镇元子听了,不由抚掌赞道:“善哉斯言真有老师之风矣”

通天道人见状,朝镇元子施礼道:“道友真贫道知己也请受贫道一拜”

元始天尊却道:“不然天人感应,天人一理,人为万物之灵长,最契合天道,岂能与禽兽无分须知其余百类,要修天道,都要先化人形,便是此理。非九窍者,实难闻大道,难成正果师弟不择而教,一体同观,岂有道之士所为乎”又对镇元子说道:“老师已合天道,镇元圣人对老师妄加类比,实为不敬”

镇元子回道:“敬与不敬,在心却不在口”

通天道人也辩道:“难道百类生灵之中,单收人族为徒,才有根行须知人族之中,也有匪类,心性险恶者比比皆是师兄自己收徒,又有几个是人族出身”

镇元子也赞同道:“单以出身论其根行,未免失之偏颇”

元始天尊说道:“披毛戴角之徒,岂可当得盘古正宗”

通天道人怒道:“道兄莫非是说贫道不是盘古正宗我三人俱是盘古元神所化,一体同人,况鸿钧老师又一道传三友,同属玄门。道兄出此恶言,真是岂有此理须知贫道传道虽广,真正入室弟子。只有四位,都是有道之士,比之道兄择徒,还严数倍”一气之下,竟然连“师兄”也不称呼了,改做“道兄”。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虽同为盘古元神所化,但理念不同,性情有别,阐截二教在洪荒互争短长,矛盾早非一日,故此引发一场争执。

元始天尊就要再说,太上老君见他敌不住通天道人与镇元子两张利口,连忙调停,说道:“诸位勿再做意气之争,伤了和气。今日之议,不如就此作罢三月之后,我等再到清微天七宝宫中,继续商议封神之事。老道命苦,还要去天庭之中,与玉帝商榷大罗金仙之数”

气氛顿时一缓,众圣皆笑。

元始天尊顺水推舟,说道:“既然如此,三月之后,贫道在玉京山七宝宫中,恭候诸位道友大驾”

众仙乃告辞而别

镇元子出了大赤天,正要下界而去,身后女娲娘娘言道:“请道友止步”

镇元子止步回首,问娘娘道:“不知娘娘有何要事”

娘娘说道:“我前次回宫,与两位弟子说了神仙杀劫之事。九凤倒是在上次幽冥教大战之中,完了杀劫。但首徒妈祖,行走四海,救济众生,慈悲为怀,向来不喜杀戮之事。她闻说此劫,便向我求教避劫之方。我想道友修持自然大道,能力保万寿山一方清净,当有良方以教我,特此请教”

镇元子说道:“原来是为此事,倒也不难”说罢拿出一粒灵丹,与女娲娘娘道:“此丹名曰青叶丹,可保道体常新,生生不息,永无五衰之劫妈祖若不愿完其杀劫,可服此丹,便无忧虑。”

娘娘欣喜道:“此丹之能,可谓神妙矣”

镇元子:“此丹不便多传,免得干扰天机运转,老师怪罪娘娘还要为贫道保密才好”

娘娘说道:“这个我自省得,道友无须担忧”说罢喜滋滋会娲皇宫去了

散会之后,太上老君来到天庭,与玉帝说了兜率宫所议的六位大罗金仙之论,玉帝不置可否,只说道:“老师既已将封神至宝交给圣人,便由圣人行事,朕绝不干涉,只等坐享其成就是”

太上老君碰了个软钉子,苦笑而归。不过玉帝既未明确反对,总算也是一个答复,倒也聊胜于无

第225章 元始收徒多谋划 准提论宝别有心

却说昆仑山下,这一日。突然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跪倒在尘埃之中,向玉虚宫虔诚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