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国会,最反感的也是这个党、那个党,所以听到又是搞什么联合,胃口都没了,将剩下几片鲜参推到旁边,问道:“这些事你们看着办就行了,只是这次杨秋为何如此低调不出门以杏诚看他是不是闻到了什么味道二庵那边可有他军队调动的新消息来”
杨士琦已经知晓了赵秉钧的事情,他对此事是赞成的,暗杀虽然名气臭了点可却能一了百了,到最后大不了推几个替罪羊就行,所以也没惊讶。说道:“大总统以为杨秋会猜不到咱们要对付他吗可惜此人白长了副好皮囊,报纸上还天天宣传他湖北大战时日夜都在前线和将士们同吃同眠,依我看全都是吹出来的,智庵这回恐怕是找不到好机会了。”
见他恼怒,袁世凯呵呵一笑:“那些记者的话还能信他们没说母猪上树已经是很好了。”
今天他的心情是真好,换做前几天知道暗杀杨秋会流产恐怕早就着急上火了,可今天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这种大变化显然是因为日本的事情已经基本定了。杨士琦是参与此事的人之一,也知道等过了这段就要正式找个由头开打,所以也把部分心思放在了军事上,介绍道:“二庵那边还没发现什么大动静,就是武胜关方向最近巡逻密了很多,连火车通过都要停车盘查,我估摸着应该是怕杨秋出事,我们这边突然出手进行的提前准备。广西算是太平了,云南还打着,四川和湖南除了几个新部队外也没见大动静。”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拍拍额头:“瞧我这记性。二庵来电报说,最近信阳天上多了很多洋人那种飞机,几乎每天都要来三四架,他觉得应该是杨秋的人在查看我们的部署。”
袁世凯虽然对党派政治一窍不通,但对新军事装备却很敏感,为此他也引进了几架飞机,所以对杨秋忽然装备了这么多飞机提高了警觉,问道:“可查到杨秋买了多少飞机”
杨士琦说道:“去年从美国买了15架,还是他那位新夫人的关系走致公堂的路子。上回有消息说他从德国买了批发动机,还把冯如等几个人揽去重庆建厂,说要自己造飞机。是不是造出来还没消息,但从二庵的话来看应该是造出几架了,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还天天飞来飞去。”
“这个杨秋,要是愿意跟随老夫该多好。”听说杨秋找人自己造飞机,连袁世凯都叹了口气,说道:“看他在西南所作所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哎可惜。”
杨士琦对这句话也深有同感,他虽然没去过西南,但北洋大部分情报都要走他手上过,所以很能清晰了解那边的变化,说道:“是啊。汉阳厂的规模比之前大了数倍余、探子回报那边每日已经可得百五十条新枪、大炮每月十数门之多,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重庆那个新厂建造速度也很快,要是没意外迟明年底就能全部投产,上海那边他和美国人合营的船厂规模也很大,听说已经能造万吨的火轮最早的三省多了很多民办小厂,说雨后春笋都不为过,他和美国搞得特区里吸引了很多洋商,光上月就有四五家厂开建。大冶更是气象兴盛,大公子回来都说夸比开滦大了十倍有余铁路、煤矿这些也是进度很快,而且到现在每天都还有一两艘送洋机器和设备的船过去。”
“此人才华横溢、心思缜密,却也是心腹大患,既不能为大总统您所用那也该他倒霉,不过他这样耗尽财力搞工商也是好事,一来折损元气,二来等大军一到,也省得我们再费力气了。”
“呵呵,也只有杏城你看到了这点。”袁世凯夸一声后,双眉挤到了一起说道:“此人这套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你想办法找些人来研究研究,我们现在就一个大沽制造局,机器虽添置了不少,但那边毕竟是洋人地界,所以此次等日本款子和军械到了后我准备在巩县也搞个大厂,让萨镇冰来管此事,顺便把大沽也搬过去学他那般搞大点,日本还是不可信的,咱们总要防一手才行。”
杨士琦点点头刚要说话,扭头见到王揖唐弯着腰,满脸奴才相带两个日本特使沿通道一路走来,心底冷哼声:“也不见他对大总统这么客气过,倒把日本人当成了主子这些日本人觊觎满蒙实在可恶,等平定了南面休养几年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这幕景象也让袁世凯表情也不自然的变了变,咬咬牙根恢复常态后才说道:“这些日本人就知道趁人之危,甲午年时算了,不说了,过了这关老夫也总要收拾收拾旧账。”
两人的话语中,日本特使鞠躬坐了下来,一声汽笛后火车缓缓向天津驶去。
未完待续
第二零二章 决裂上
“颢玉慕容翰字,都安排好了吗”
轿车向张园驶去,骑兵几乎将车窗外的阳光完全挡住,车内杨秋捧着汉格尔给自己的远东经济调查报告认真研读。说来可笑,这份报告居然是华尔街美亚协会用两年时间完成的,反而他自己花尽了心思也没找到几份较为详尽的清政府关于全国工商和经济的调查报告。
慕容翰带起了眼镜,文秀的脸颊上有些润红,看得出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核心会议让他非常激动,介绍道:“炳麟先生已经就各类议题和北洋、民党达成了一致,除了让统一党加入联合执政还需要您今天定下来外,其余议题都已经谈妥。”
任何重要谈判等首脑出场几乎都已经完成,后续无非就是个公告而已。此次也毫无例外,在所有议题实际上已经完成就等签字生效时,杨秋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未来。
他的心思甚至已经越过了统一战争,开始转向战后的国家和经济重建上。
这份报告给了他国家经济形势的大致概念,报告中美国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可以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之间,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原材料出口,但1910年收入依然达到了335亿两白银,折合成银洋或者日元是5亿左右。这个收入水平与日本相当,但人口却是日本的九倍。虽然这个统计里有个很大问题,那就是苛捐杂税和厘金较多,不过从最早的三省来看,厘改税减少了中间环节的盘剥后实际税收应该可以持平或者超出一些,此外由于庚子年赔款导致海关绝大部分由英法等国把持,无法自主关税定价,所以根据美国估算,关税被统一定在5后,光这点每年要流逝至少1亿两之巨。
如果加上这笔钱那么年财政收入应该可以达到45亿两,约合也就是68亿银洋或者西南民元,折合美元大约为34亿,考虑到国土、人口和需要支付的辛丑条约赔款,人均基本上可以算“非洲”水平。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串数字那么美亚协会估计早就打退堂鼓了,人口和资源利用率是这份报告中反复提到的两个词。按照华尔街的计算方法,45亿人口每人增加1元收入或消费,就意味国家将增加6千万左右的财政收入,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