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海外市场开拓中屡建奇功的“七零后”区域总经理,被召回总部,任命为 newly established(新成立)的“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主任,负责推动全集团各业务单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这是一个跨部门的艰巨任务,需要极强的协调和推动能力。
另一位在研发体系内以技术创新闻名的年轻科学家,被赋予组建一个跨部门的“前沿技术探索小组”,并给予一笔可观的预算,用于探索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可能颠覆未来的技术,允许较高的失败率。
这些安排,在华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意味着,一批少壮派被直接推到了关键岗位或创新前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平台和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无疑触动了部分原有利益格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那个小伙子才三十多岁,能扛得起集团技术路线的研究?”“数字化转型动的是所有人的奶酪,他一个海外回来的,搞得定总部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吗?”
面对质疑,王钦在管理层会议上态度鲜明:“不敢压担子,就永远长不大!经验不足可以在实战中积累,协调能力可以在挫折中提升。我们要敢于给年轻人试错的空间,这也是‘启航计划’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会配备经验丰富的高管作为导师,提供支持,但主导权必须交给他们。”
少壮派们则倍感压力,也充满兴奋。他们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极其严峻的挑战。成功,则前途无量;失败,则可能就此沉沦。但他们更愿意将这视为一种信任和期待。华创的内部氛围,因为这批少壮派的崛起而悄然改变,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和躁动。机遇的大门,已经向新一代的领袖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