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否定了“自愿离职”的提议:“这看似温和,实则会动摇军心,破坏信任基础。我们不能开这个口子。”
面对现实困境,王钦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1.极限挖掘内部潜力,创造“新工作”: 成立“内部效率提升与业务创新小组”,鼓励各部门提出之前因业务繁忙而无暇顾及的流程优化、技术改进、新产品创意等项目。将这些“闲置”人力暂时投入到这些内部项目中,既保持了团队完整,又为未来积蓄了力量。
2.加大“柔性工作制”下的培训投入,变“闲”为“炼”: 将这段时期视为员工能力提升的“黄金窗口期”。与顶尖培训机构合作,开设更多高质量的技术、管理、语言等培训课程。鼓励员工跨部门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要让员工感觉到,公司不仅在保障他们的饭碗,更是在投资他们的未来!”
3.高管团队深入一线,强化沟通: 要求所有高管更多地下到基层,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坦诚说明公司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听取员工建议,凝聚共识,共渡时艰。
“成本的压力,我们要通过极限化的管理创新和效率提升来消化,而不是转嫁给员工。”王钦最后斩钉截铁地说,“这份承诺的重量,我们管理层必须扛起来!这是华创的脊梁!”
会议结束后,王钦的决策再次坚定了整个管理层的信念。他们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如何“创造性地实现承诺”上,而不是纠结于是否要放弃承诺。承诺的重量,压弯的不是华创的脊梁,而是激发了整个组织在逆境中寻求新生的强大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