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轮艰苦卓绝的谈判,华创成功将芬兰的无线系统部门和美国的“星辰数据”公司收入囊中。消息公布,业界震动。华创的股价应声上涨,媒体纷纷用“蛇吞象”、“中国科技企业的逆袭”等标题进行报道。
然而,王钦的头脑异常清醒。他在内部的高层会议上,给所有沉浸在并购成功喜悦中的管理层泼了一盆“冷水”:“并购成功的标志,不是签下合同的那一刻,而是能否成功地进行消化、吸收和整合,最终转化为华创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并购来的资产只是负担,甚至会拖垮我们自身。”
真正的挑战,在签约后才刚刚开始。两起并购案,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整合难题。
芬兰方面: 接收的是一支经验丰富但可能思维固化的欧洲工程师团队,以及一套庞大而复杂的传统通信设备产品线。文化隔阂、语言障碍、管理模式差异,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一些芬兰工程师对来自中国的新东家心存疑虑,担心技术会被掏空,自身会被边缘化。
美国方面: “星辰数据”则是一个充满活力但缺乏商业化经验的小型研发团队。其技术极具创新性,但产品成熟度低,缺乏市场验证。如何将这支天才型团队融入华创相对规范的研发体系,并快速将其技术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是最大的考验。
王钦采取了“因企施策、循序渐进”的整合策略:
对于芬兰团队,他强调 “尊重、学习、融合” 。
保留其品牌和研发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成立“华创欧洲研究院”,原技术负责人继续留任。
派出中方技术骨干前往学习其深厚的系统设计经验和流程管理,而不是急于输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