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钦身上,等待他的决断。
王钦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韩斌和他的“炫风科技”,让他想起了前世见过的无数个在资本风口上急速膨胀然后又迅速陨落的“明星企业”。这种模式他太熟悉了:依靠极致压缩成本、疯狂营销、烧钱换规模,短期内确实能制造轰动效应,但如果缺乏核心技术和管理内功,一旦资本退潮或市场变化,很容易轰然倒塌。
然而,他也不能完全轻视。这种“野蛮生长”的背后,确实反映了新时代消费习惯的变化、营销渠道的变革(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及一批敢于打破常规的年轻创业者的崛起。华创如果完全无视,确实可能被时代甩下。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王钦终于开口,声音沉稳,“‘炫风’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市场在变,玩法在变,消费者也在变。我们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能成为未来前进的包袱。”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也不能自乱阵脚,盲目跟风。用降低品质、牺牲口碑来换取短期市场份额,是饮鸩止渴,绝非长久之计。华创的立身之本,不能丢。”
王钦做出了清晰的战略部署:
防守反击,差异化竞争: 针对“炫风”的低价策略,华创的中低端产品线可以进行适度价格调整,但必须明确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同时,要大力宣传华创产品的品质、耐用性和售后服务优势,巩固注重品质的消费者群体。
加速产品迭代,技术领先: 研发部门要加快p3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推出音质更好、功能更丰富、设计更精致的中高端产品。用技术优势和用户体验,去对抗单纯的低价策略。例如,提前布局存储容量更大、支持无损格式、带有录音等附加功能的产品。
学习新打法,赋能传统优势: 营销部门要深入研究“炫风”们的互联网营销手段,比如社区运营、网络口碑营销、社交媒体推广等。华创要成立专门的数字营销小组,学习并善用这些新工具,但不能照搬其浮夸甚至虚假的宣传风格,要结合华创沉稳可靠的品牌调性。
关注模式本质,保持战略定力: 要求战略投资部密切关注“炫风科技”及类似模式企业的发展,分析其资金链、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华创自身则要继续聚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全球化布局,不为一时一地的市场波动所动摇。
“韩斌有句话说得对,‘慢就是原罪’。”王钦总结道,“但我们要理解,这个‘快’,应该快在技术创新上,快在市场反应上,快在组织学习能力上,而不是快在降低品质和盲目扩张上。这场竞争,是两种商业模式、两种企业价值观的碰撞。我们要做的,不是变成另一个‘炫风’,而是要让市场和消费者明白,什么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产品和价值。”
王钦的决策,为华创应对新对手的挑战定下了基调:不回避竞争,但不陷入恶性价格战;保持开放学习,但坚守核心原则。一场代表“稳健派”与“野蛮派”的商战,悄然拉开了序幕。华创这艘大船,在迎来新的风浪之际,展现出了其沉稳与应变兼具的舵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