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战略会议室的窗帘紧闭,仿佛要将外界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原本明亮的灯光此刻也被调暗,只留下几盏柔和的台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使得整个会议室显得有些昏暗。
在会议室的正中央,一块巨大的投影幕布悬挂在墙上,上面显示着一张高度保密的ppt。ppt的标题是“‘潜龙’项目初步规划”,这几个字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
会议室里的座位上,坐着寥寥数人。王钦坐在会议桌的首位,他是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他的左手边,坐着技术总监李博士,他是集团技术方面的权威,对这个项目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在王钦的右手边,则坐着新加入的通信首席科学家冯博士,他的专业知识将为这个项目提供重要的支持。
除了这三位核心人物之外,会议室里还有王钦最信任的助理。他坐在一旁,默默地记录着会议的内容,确保不会有任何重要的信息被遗漏。
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严肃而隐秘的气氛,每个人都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将共同探讨“潜龙”项目的初步规划,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冯博士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海归博士,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基础通信研究,是王钦在“寒冬”中成功“抄底”引进的关键人才之一。他拿着激光笔,神情专注地讲解着。
“王总,各位,根据您对移动通信未来的判断,我们‘潜龙’项目组过去三个月,对2G向3G演进的技术路径做了深入分析。”冯博士切换ppt,上面出现了复杂的网络架构对比图,“目前全球主要有两大标准在争夺主导权:一是以欧洲为主推动的wcdA,二是以北美为主推动的cdA2000。两者各有优劣,背后的利益集团博弈非常激烈。”
李博士补充道:“从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程度看,wcdA似乎暂时领先,但专利壁垒也更为集中和高昂。cdA2000在高通公司的掌控下,入门门槛也不低。”
王钦凝神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符号。他来自未来,自然清楚最终wcdA及其演进版本在3G时代占据了更大优势,而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td-ScdA标准。但他不能直接说出来,他需要引导团队基于现有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和布局。
“我们不急于押宝某一条具体标准。”王钦开口道,“现阶段,我们的目标是‘练内功’,积累通用的、基础性的技术能力。冯博士,你认为,无论哪种标准胜出,哪些底层技术是共通的、必不可少的?”
冯博士显然早有准备:“首先是芯片设计能力。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是移动通信终端的心脏和感官,无论手机还是未来的数据卡,都离不开。其次是对无线通信协议栈的深度理解和实现能力。再次是天线技术、功耗控制、小型化工艺等。”
“好!”王钦点点头,“那我们就从这些基础领域入手。‘潜龙’项目第一阶段,不以推出产品为目标,而是设立几个关键技术攻关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