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寒冬里的火种(1 / 2)

就在华创全力应对欧洲专利纠纷的同时,一股更广泛的寒流席卷了全球科技行业。世纪初那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其深远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纳斯达克指数从巅峰暴跌,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投资者信心崩溃,整个It产业链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这股寒流也毫不意外地波及到了国内,波及到了华创。

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订单上。一些原本有意向采购华创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要么推迟了采购计划,要么干脆取消了订单。就连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收缩了It预算。华创销售部门的报表上,新增订单曲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集团内部开始出现各种声音。一些相对保守的高管在经营分析会上提出,应该收缩战线,砍掉一些“不赚钱”的前沿研发项目,集中资源保住核心业务,准备“过冬”。

“王总,现在大环境不好,盲目扩张风险太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缓海外拓展的步伐,特别是那些投入大、见效慢的研发项目?比如您之前提的那个3G技术预研,还有那个Lux底层优化项目,每年烧掉那么多钱,眼下也看不到产出。”一位财务出身的高管谨慎地建议道。

他的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默许。毕竟,看着账面上的现金流增长放缓,担忧是人之常情。

王钦没有立刻反驳,他让秘书将一份份关于全球科技行业动态的简报、分析报告分发给与会者。这些报告里,充满了“裁员”、“破产”、“寒冬”等触目惊心的词汇。

“大家看到的都是坏消息,”王钦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但我请大家看看这些报道的细节。倒下去的是哪些公司?是那些没有清晰盈利模式、单纯靠烧钱讲故事的概念公司。而活下来的,甚至是趁机发展的,又是哪些?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扎实产品、健康现金流的公司。”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条波浪线:“经济周期,起起伏伏,是客观规律。泡沫挤破了,不是世界的末日,而是价值的回归!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寒冬恰恰是积蓄力量、脱颖而出、甚至是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时机!”

他具体阐述了华创的应对策略,核心思想逆流而上:

“第一,人才抄底。”王钦掷地有声,“现在正是吸纳顶尖人才的黄金窗口期!那些被迫裁员的外企、那些经营困难的国内研发团队,里面有大量我们平时求之不得的优秀工程师和专家!人力资源部立刻行动起来,制定专项招聘计划,薪酬可以给得有竞争力,关键是能吸引到真正的高手!我们要把这次寒冬,变成华创的人才储备春天!”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别人都在裁员节流,王钦却要大手笔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