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赵辉急切地问。
王钦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部署应对策略:
“第一,积极应诉,绝不退缩。立刻聘请欧洲顶尖的、精通知识产权法的律师事务所,组建专业的应诉团队。对方想靠一纸律师函吓退我们,没那么容易。我们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即便最终可能败诉,也要通过诉讼过程摸清规则,拖延时间。”
“第二,启动‘无效宣告’程序。李博士,你牵头成立一个技术专家组,联合我们合作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深入剖析莱茵电子的这两项专利,寻找其可能存在的‘现有技术’(prior Art),或者专利文件撰写上的漏洞,尝试向欧洲专利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如果能成功无效掉其专利,危机自然解除。”
“第三,加快自主研发,寻求替代方案。这是我们摆脱困境的根本之道。集中研发力量,攻关dt技术的替代算法或改进方案,争取绕开对方的专利保护范围。同时,对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要立刻、全面地进行国内外专利布局申请。我们要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筑墙’。”
“第四,寻求交叉许可的可能。摸清莱茵电子的底细,看看他们是否有需要我们的技术或专利?或者,我们能否通过其他合作,换取专利的许可?商业谈判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第五,稳定客户信心。赵辉,你亲自飞一趟欧洲,向安德森先生当面说明情况,展示我们积极应对的决心和具体措施,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坦诚沟通比隐瞒更能赢得信任。”
王钦的部署,思路清晰,有攻有守,既顾及眼前危机,又着眼长远发展。高管们脸上的焦虑渐渐被思考和执行的神色所取代。
“同志们,”王钦的语气加重,“这次专利纠纷,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危机,更是一次觉醒!它告诉我们,全球化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真刀真枪的规则之战。我们必须学会在规则内玩游戏,甚至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从现在起,集团要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将专利分析、风险预警、布局申请纳入所有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必经流程!我们要把这次‘挨打’的教训,变成我们构建自身知识产权体系的起点!”
会议结束后,王钦独自留在会议室,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楼宇。专利之战,注定是一场漫长而昂贵的较量,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他深知,这一关,必须过。这不仅关乎华创一家的生存,某种意义上,也关乎未来无数家像华创一样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的命运。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是我。帮我联系一下中科院计算所和清华微电子所的专家,对,关于通信基础算法和专利规避设计,我想尽快和他们开个研讨会。”
战斗的号角,已经在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