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进入下半程,李一凡改讲“干部画像”。他不列抽象指标,只展示三块拼图:项目事实清单、群众回访、代表签名图。分值与年限脱钩,与编号相捆。三名来自岭州的年轻干部在远端连线,十分钟讲完自己“从红卡到转正”的弯路,诚恳直白。
有人提出推广可复制性问题。李一凡把“模板化”与“本地化”的关系写成两个同心圆:外圈标准可复制,内圈机制要因城制器。他用湾南站城一体的现金流示例做拆解,再用岭海渔港的冷链改造做对照,底层逻辑一致,场景却各不相同。
休息十五分钟,他站在窗边喝水。风吹进来,会场纸角微微掀起。林允儿走到后排,递给教研处一份《看得见的改革》栏目素材清单,全部可公用,既有失败案例,也有复盘模板。她只说一句:别怕把丑摊给人看,怕的是不改。
下半场是实操演练。学院把学员分成四组,分别扮演窗口、项目、坐席、群众代表。每组得到一张含缺陷的“假清单”,要在二十分钟内找出缺口并给出补缝路径。李一凡不去讲评,只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先把洞找齐。
时间到,四组把答案贴到墙上。最亮眼的是第三组,直接举证“影子止付”的路径并给出坐席停牌与结构拆解的时钟;最扎实的是第一组,用老人版入口把“看不懂”的环节变成一页说明;最坦诚的是第二组,承认“慢作为”,加注自报减半。
最后十分,学院领导请他提炼一条带走的话。李一凡望向讲台灯下的尘埃,慢慢落字:把群众的体验当成唯一的验收章。他顿了顿,又补一句:把干部的成长做成可被看见的曲线。这两句,比口号更像手感,被记在无数本子最后一页。
课程刚散,教研处当场发布通知:将“岭州一页纸”“容错三条”“干部画像模板”编入中青班必修。学院平台同步开出“编号治理十讲”,全部案例可下载,允许二次开发。李一凡收拾材料,最后看一眼白板,字被擦去半截,却留着力道。
晚间的四九城风更冷。返程车上,常之朗把手机递过来——几省学员加急申请“预演名额”,要求岭州教官团三日内到场。李一凡点了五个名字,安排分赴四城。他把窗降下一点,冷空气裹进来,像有人提醒:好看的课,必须变成好用的表。
飞机离地前,透明窗首页挂出一条更新:中央公务员学院开课纪要,附下载链接与演练模板;群众代表栏里多了一句留言:学会了怎么看清单。广城的夜色被一阵风吹亮,湾南一处站城连廊的灯带从东向西亮起,像一支笔划过黑纸。
落地广城已近深夜。李一凡没有回家,他去了八楼作战室,把“学院十讲”放进“教官团夜校”的课表第一行。便签纸上仍是那四个字:快、准、硬、暖。他把笔尖再按深一点——讲过的,都要当天能用;学会的,都要当天敢用。
课程结束的同时,“教官团夜校”在透明窗上线同名模块,模板与案例与1031承诺版本一致,供四市即学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