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贴条被记者现场拍下,当晚上传到省政务云首页,配文只有六个字:“衡洋,跑慢了。”评论区高频出现的词条是“签字打回”“模板复制”“谁核谁担”。另有企业用户留言:“以前填表对的是领导,现在填表要对镜头。”截至当晚,该条动态阅读量突破三百万,远超前一轮绿单更新时的数据热度。
中午,衡洋市委扩大会议临时召开。主持人声音紧绷:“这不是一次风评危机,是制度退潮后的裸泳。”许致远沉声道:“先扛,不许喊冤。”他望向纪委负责人:“程序要复盘、数据要抽查、现场要抽核,但更要对外有交代。”当场敲定三件事:一,取消所有销号荣誉奖项评比;二,重新招标第三方验证机构;三,将数据系统纳入次轮问责扩展范围。
下午两点,外省代表团原计划赴湘南考察,但主动申请“临时调线”,要求再次赴衡阳复看项目。李一凡点头批准,并在内网通报:“代表有权选择观摩城市,谁被挑中,谁就必须扛住。”同一时间,星城指挥中心调度屏上标出了“衡洋应对分线图”,信号传输与资料更新频率远高于其他城市。
夜间,衡洋各个项目现场灯火通明,部分街道出现“群众自带手电夜巡”现象。市教体局在五里牌小学架起高空探头,实时直播“教室吊顶复核”。家长组联名要求参与夜拍资料封样,并提出:“记录必须盖双章:教体+群代。”摄像头画面通过市政系统同步至广场大屏,群众代表高呼:“我们签的字,要照得清!”
深夜十一点半,衡洋问题墙上再添两张绿单。但这一次,群众代表在底部空出四格,写下:“过程透明才敢签”“补签不是纵容,是通融”“下次不等拍才验”“谁上墙谁负责”。这些“群众自述评语”第一次取代了政府工作总结,成为衡洋问责制度档案的组成部分。
凌晨零点,李一凡站在星城省府调度厅门前,望向屏幕上闪烁的衡洋现场画面,语气低沉:“资料作假,是基层对制度的背叛。再漂亮的墙,经不起空心的砖。”身边秘书记录后默默转身,准备明天一早会议的通报初稿。
而此刻,衡洋广场灯未熄,清洁车刚擦过地砖,几位干部席地而坐,手中还攥着项目复核单。市委组织部已向省里递交临时人事流动申请,其中一句话令人注目:“重新分流,不是对失误的宽容,而是对失守的矫正。”第二轮问责名单的重排,已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