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观摩团再度集合。这次,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制度看板参观,而是分组进入各市实地点验。领队提前下发了一张“试点任务清单”,密密麻麻列着九大环节:群众签名样本抽查、绿单数据随机核验、并联审批走流程、三日交卷对照追溯、问责情况逐项复查等。李一凡亲自批示:“把这张表当成体检单,一项一项过关。”
其中一组由中部某省政务厅副厅长带队,选择了朱洲的教育基础设施整改现场作为重点抽查对象。这是三日交卷时曾“补回工期”的急抢项目,如今被钉在“制度试点回头看”的靶心上。朱洲方面显然并未料到会被点名,市长、分管副市长和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临时取消外出会议,匆忙赶往现场迎接。
上午八点半,观摩团抵达朱洲一中施工现场。围挡外已拉起横幅,工地入口处悬挂着“整改样板工程”字样。但观摩团成员刚走入施工通道,负责安全讲解的基层干部就被一位代表问住:“你们投光灯连夜施工是哪天开始的?”对方语塞,翻看记录本却找不到准确答复。另一位代表随即接话:“群众代表在哪儿?签名页呢?”现场气氛顿时紧张。
几名观摩代表绕至侧墙,查看墙面上张贴的“群代签名页”复印件与施工进度对照表,发现时间标注模糊,有一页甚至是“后补影像”。一名来自西南省的代表冷笑道:“真有意思,都试点了,竟还不学会按时间戳做档案?”话音未落,李一凡身边调研组的人也到场。他们不发一言,只是在手持终端上拍照、比对,然后与观摩团悄声交流几句。
市长试图解释:“这组材料是我们周末从后台系统重新导出的,确实存在部分图像重复上传的问题,但…”未说完,代表已抬手打断:“后补与重传不是一码事,我们要的是真实的闭环流程,不是花字报告。”另一位代表指向数据公示牌:“退费清账写的是百分百完成,请提供账户流水截图。”教育局长脸色发白,迅速联系财务调度室调取资料。
十分钟后,财务资料以U盘形式送到现场,却因格式与公示数据不一致,再度引发代表质疑:“怎么会没有三家银行的共同确认?”陈晓峰此时赶到,脸色凝重。他没有立刻插话,而是走至进度墙前,一一查看标注、签名、视频截图的序列号。确认问题存在后,他抬头对众人说:“这是我们的问题,我先说清楚,再让相关人说明。”
他说:“该校进度在三日交卷中曾落后八小时,后续抢工确实存在部分签字时间与施工记录对不上的情况。群众代表签名影像未录入完整系统库,属调度室督导不严。我已经记下。”随后,他转向市长:“请您说明退费数据源头,以及系统接口对账流程。”市长点头,语速放慢:“我们用的是三联核查机制,但今天调出的文档,是会前加急生成的汇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