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省政府专题会召开,气氛压抑。陈晓峰汇报:当天群众已发起倒计时六次,三项当场完成,三项限期整改。财政厅一名副厅长担忧:“群众倒计时若滥用,会让干部疲于奔命。”
李一凡冷冷一笑:“怕倒计时的干部,本质上是怕暴露问题。制度的价值就是让每一秒都算数。”他的语气坚定,会议室一片寂静,年轻干部眼神炯炯,部分老资格则低头沉默。
会后,干部分化更明显。支持改革的干部自发建群,主动上传问题照片,接受群众点评;抵触的干部却私下抱怨:“天天被倒计时,早晚出岔子。”陈晓峰心里明白,这是李一凡设计的压力测试,逼干部表态:能留下就坚守,不能留下就自动出局。
傍晚,潇湘日报发表评论《群众秒表倒逼制度加速》,称这是治理透明的标志。江淮媒体则刊登《潇湘改革失衡?》,质疑群众监督会造成混乱。
两篇报道截然对立,但让潇湘改革再一次冲上全国热搜。网友热烈讨论,一方说“潇湘敢把秒表交给群众”,另一方质疑“效率能否换来安全”。舆论的激烈对撞,让潇湘成为焦点。
晚上八点,门户更新当日倒计时结果。岳州补齐预案,群众签字“已确认”;衡山口岸三小时内修复成功,群众签字“通过”;星城高新区夜检异常按时复核,群众签字“认可”。三张照片并列展示,评论区一句话高赞:“潇湘的制度,群众一笔定乾坤。”
夜幕降临,省政府大楼依旧灯火通明。陈晓峰递上舆情报告,低声道:“省长,抵触情绪更大了。”李一凡合上文件,语气沉稳却坚决:“改革走到深水区,怕群众倒计时的干部就不配留下。九月省委评估时,示范区要拿出最硬的答卷。”
午夜,大厅的问题墙前,倒计时屏幕闪烁不停,群众签字区已写满密密麻麻的名字。群众代表离开时有人低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到,干部在和我们同一张秒表上。”值守干部站在一旁,神情复杂,却不由自主挺直了背脊。李一凡透过窗户凝望,眼神坚定:群众的倒计时,正在把潇湘的制度改革一步步推向更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