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被点名主持三项制度件测试。次日清晨,星城郊区化工园拉响警报,突发事件免签演练启动。安监干部本能地想打电话请示,陈晓峰立即通过对讲机喝令:“无需签批,立即处置!”
救援力量迅速行动,半小时险情解除。讲评会上,他当场点名批评:“示范区的免签不是摆设,紧要关头要敢于负责。”众人心中一震,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免签兜底”的力度。
随后,预算调剂协同机制演练在财政厅展开。跨部门项目资金需临时调整,按旧流程至少一周才能批下。陈晓峰亲自登门,与财政厅长交涉,亮明“示范区试点”身份,要求三日内走完全部流程。
厅长犹豫片刻,终于拍板试行。最终不到四十八小时,资金批复下达,调剂顺利完成。陈晓峰把时间戳打印张贴在墙上,冷声说道:“数据不会骗人,制度必须提速。”
最后的异动监测回滚机制在数据中心测试。审批流程中途被人为修改,系统立刻触发回滚预警。陈晓峰坐镇指挥,果断启动回滚,撤销异常操作,流程重新提交。
他看向在场的干部,语气冷峻:“谁动手,谁留痕,谁担责。”屏幕显示责任人签名与时间戳,群众代表同步在“回滚确认栏”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机制首次实现“群众—干部—系统”三重验证,场面震撼。
当天傍晚,李一凡应邀来到省委书记赵建国办公室汇报示范区工作。赵建国微笑着递上一杯茶,开门见山:“我看了今天的简报,很有意思。‘制度件+复盘’这个探索有价值。”
李一凡谦逊地回应:“改革不能只靠文件,必须形成制度并不断复盘修正,否则就是纸面文章。”赵建国点头,语气意味深长:“九月省委将讨论‘权责一体化改革试点’,示范区就是最大的参考。你们的成效,决定全省能不能迈出这一步。”
夜幕降临,潇湘门户首页挂出当日进展:群众签字六十四次,异常复盘三起,预算调剂一例,监测回滚一次。评论区热度爆棚,有人写道:“潇湘敢让群众签字,就是最大的信任。”
也有人质疑:“签字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与此同时,江淮媒体投放文章《群众签字是形式还是保障?》试图挑起舆论。但网友迅速转发潇湘问题墙的照片,红卡旁边清晰的群众签名和时间戳让质疑失去声势。
午夜时分,大厅依旧亮着灯。问题墙上三张红卡中,两张已转黄,一张进入倒计时。群众代表指着签名轻声说:“这是我们写下的字,不是他们说的口号。”陈晓峰看着墙,长舒一口气,心里明白:群众的笔迹,才是制度最硬的背书。李一凡走上前,语气坚定:“红卡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公开。签字就是信任,信任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