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京沪联动,抢滩高端制造的战略对弈(2 / 2)

会场一片沉默,随后一位企业家开口:“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潇湘是值得考虑的。”

李一凡趁热打铁:“你们不要只听我说。三天后,请派考察团去星城。你们看到的,不是口号,而是施工中的厂房、运行中的专班、兑现的政策。”

与此同时,京城的风声也在变化。政务院相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中部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江淮省在京城频繁活动,试图把“先行先试”的位置牢牢占住。

陈晓峰在电话里焦急汇报:“省长,江淮在京城的动作越来越密集,他们甚至建议中央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试点定在江淮。”

李一凡冷冷一笑:“他们敢提,我们就敢抢。陈晓峰,马上联系在京的潇湘办,组织一次高规格的推介会,把我们已经落地的华宏电子、示范区进展、产业基金首投项目,全部拿出来亮给中央看。我们不和他们嘴上争,要用事实压人。”

三天后,星城迎来了来自上海的考察团。高新区的工地昼夜轰鸣,专班干部带着企业代表一一查看厂房、管网、配电设施,所有环节衔接紧密,几乎没有拖延。

一位企业高管当场感叹:“没想到,你们的速度比我们上海的园区还快。”

李一凡目光坚定:“潇湘的承诺,绝不是嘴上说说。你们要的,是确定性,我们给的,就是确定性。”

考察团离开时,已经表示将与凡星资本启动联合基金,首批项目意向投资五亿。

当晚,李一凡站在星江边,望着江面上粼粼波光。他心中清楚,这一战才刚刚开始。京沪是龙头,江淮是对手,而潇湘,必须在夹缝中突围。

他在心底默默告诫自己:要想真正赢得未来,不能只靠一时的速度,而要靠长远的格局。

潇湘的格局,正在一步步被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