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会剩最后二十分钟,她干脆宣布做一场现场验证。随机抽取一条争议编号,通关便利涉嫌放松管控。
技术骨干从编号池里抽出ZQ-001,按流程打开靠泊图、卡口影像、窗口回执,三件套逐一亮绿。她把白话卡加在
两分钟前台的志愿者举手确认,昨晚确已亮灯。研究席上几个人互看一眼,原本准备好的追问被压回去。
十六点整,三家海外智库的现场小结先后贴上墙。标题不夸张,方法学与证据优先。第二家把一行注记放在末尾,难看但有用。
第三家改了上午的题目,把泡沫一词换成路径两个字。跨国媒体研究部率先调整稿件结构,把批评段落挪到方法学之后,并加一段更正,从表述推测转为证据核对。
会后短短二十分钟,外网的讨论开始换方向。热词从作秀转到交楼,从情绪转到流程。透明指数的后台留言出现一行新字,申请旁听方法学。
申请人来自海外某高校政策中心,附了研究计划与伦理审查编号。林允儿在屏幕前点一下,批准,开放旁听席位,但按抽签流程进入。
傍晚,省新闻办只发了两张图,闭门论坛上墙的样本册目录与算法边界页。没有合影,没有辞藻。评论区第一条来自一位海归工程师,问岗位画像是否向社会开放。组织口当场回以两行,观察期岗位以画像制公开,任何异议请附编号与证据。
夜色压到江面,厅里最后一块屏幕熄灭。林允儿站在门边,回头看了一眼那三张卡,样本册、脚本库、算法边界。
她知道,所谓反杀,不是嘴上赢了谁,而是让一群挑剔的人在同一面墙上看见同一种秩序。下一步,中央智库的评估班要进驻三地,质询会更硬,她把节拍在心里排好,先把路钉牢,再把声浪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