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紧急会议通知,有时是领导临时要一份材料,有时是就必须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挂掉电话后,我常常需要立刻穿衣出门,或者伏案疾书到天亮。
清薇从未有过怨言。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在我熬夜写材料时,她会悄悄给我披上一件外套,端来一杯热茶;在我凌晨被电话叫醒时,她会帮我准备好外出的衣物;在我因为压力太大而眉头紧锁时,她会用她那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轻声说:“别太累,注意身体。”
有一次,我连续加班好几天,为一个重要会议准备材料,身心俱疲。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我以为清薇早已睡下,轻手轻脚地打开门,却发现屋里还亮着温暖的台灯。她靠在床头,手里拿着一本书,头却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餐桌上,还扣着给我留的饭菜。
那一刻,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所有的辛苦和压力,在她这无声的守候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我走过去,轻轻拿走她手里的书。她惊醒过来,看到是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露出一个迷迷糊糊的笑容:“你回来啦?饭菜可能有点凉了,我去给你热一下。”
“不用了,我不饿。”我握住她的手,声音有些哽咽,“以后别等我了,自己先睡。”
“我没事,”她摇摇头,“你不在,我睡得也不踏实。”
这就是我们租来的小家。它没有宽敞的空间,没有豪华的装修,甚至没有独立的厨卫。但它有温暖的灯火,有可口的饭菜,更有彼此毫无保留的扶持与理解。
这里是我在权力风暴眼中暂时栖息的宁静港湾,也是清薇在这个陌生大城市里扎根生长的温暖土壤。我们像两株依偎着生长的植物,在这片租来的小小天地里,互相汲取着养分,共同抵抗着外面的风雨。
我知道,这个“租来的小家”或许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正是在这个简陋的驿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一地鸡毛中经营生活,如何在聚少离多中维系感情,更懂得了“家”的真正含义——它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凝聚,是无论外面世界如何喧嚣,总有一盏灯为你点亮、一个人为你守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