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真实的重量(1 / 2)

返回老陈家的路上,我的脚步异常沉重。那碗稀薄的红薯粥,仿佛不是喝进了胃里,而是化成了一块冰冷的巨石,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上。村西头那些家徒四壁的景象,老太太惶恐的眼神,小女孩枯黄的头发,还有废砖窑里那些压抑的倾诉,老陈账本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所有这些碎片,在我脑海里疯狂地旋转、碰撞,最终汇聚成一股几乎要将我淹没的洪流。

这,就是“真实”的重量吗?它不像文件上的数字那样轻飘飘,不像汇报材料里的措辞那样圆滑。它是如此具体,如此尖锐,带着贫困的粗粝质感,带着血汗的咸涩味道,带着无声呐喊的震耳欲聋。

我把自己关在老陈家那间简陋的厢房里,拒绝了刘富贵再次“热情”的拜访邀约。窗外是山村里寻常的午后,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但我的内心却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波涛汹涌,无法平静。

我摊开笔记本,那一页页潦草的字迹,此刻仿佛都有了生命。它们不再仅仅是墨水留下的符号,而是老耿头沟壑纵横的脸,是狗蛋爹愤懑的眼神,是老太太颤抖的双手,是无数个“沉默的大多数”无声的期盼。

“摊派”、“白条”、“空巢”、“失学”……这些词汇像烧红的烙铁,烫着我的眼睛。我想起在大学里,和陈默、赵瑞龙他们激扬文字,讨论家国天下,探讨理想与未来。那时我们认为,凭借知识和热情,就能扫清一切障碍,建设一个崭新的世界。可现实呢?现实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像山坳村这样的角落,那里的百姓,还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还在被各种不合理的负担压弯了腰。

而我,一个刚刚走出校门、踏入机关的小小办事员,能做什么?我的这份报告,即便写出来,递上去,又能改变什么?会不会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泛不起,就悄无声息地沉没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我的心脏。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此行的意义。揭露问题?然后呢?问题就能解决吗?会不会反而给这些信任我的村民带来麻烦?刘富贵那双精明的眼睛,仿佛就在窗外某个角落盯着我,带着嘲弄和警告。

“林干部,”老陈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水,脸上带着担忧,“一下午没动静,没事吧?”

我抬起头,努力想挤出一个笑容,却发现脸部肌肉僵硬得很。“没事,陈支书,就是在……整理材料。”

老陈走进来,把碗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唉,看你这样子,心里指定不痛快。俺知道,你看的那些,听了那些,心里不好受。咱这地方,就是这样……”

“陈支书,”我打断他,声音有些沙哑,“你们……一直就这么忍着吗?就没想过……向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