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数据的重量(2 / 2)

“深在哪里?”我追问。

“产值和利润,关系到地方官的乌纱帽,也关系到企业的税费和贷款资格。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大得很哪。你戳破它,等于捅了马蜂窝,得罪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体系。”他压低了声音,“听我一句劝,把报告写得漂漂亮亮,上交完事。较这个真,没好处。”

那一刻,我面临着选择。是听从老张这位“过来人”的忠告,闭上眼睛,写出那份“皆大欢喜”的报告,安稳度日?还是遵循内心那点尚未泯灭的求真冲动,去碰一碰那看似坚固的“数据铁幕”?

我想起了周副秘书长看我内参时那专注的眼神,想起了王伯年老师教导的“实事求是”,甚至想起了老家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可能正因为这些虚假的“繁荣”数据,承受着不合理的摊派。

内心的天平倾斜了。

我没有声张,利用周末时间,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我不仅核对了平江县的数据,还扩大了比对范围。结果触目惊心,类似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水分,到处都是水分!这些注水的数据,就像一副虚胖的骨架,支撑着一个看似宏伟实则脆弱的经济幻象。

我深吸一口气,铺开稿纸。这一次,我没有写那种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我决定写一份情况反映,直指数据造假问题。标题我斟酌了很久,最后定为:《关于我省乡镇企业统计数据真实性存疑的初步分析与思考》。

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重。我知道,我写的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投石问路的问询,一次对潜规则的挑战。写完后,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五六页纸,手心有些出汗。是福是祸?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如果这次我选择了沉默,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勇气开口了。

周一,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这份报告混在其他几份常规文件里,送到了周副秘书长的办公室。我特意将它放在了最

走出他的办公室,阳光有些刺眼。我回头望了望那扇深色的门,不知道这份承载着“数据重量”的报告,是会石沉大海,还是会激起一丝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