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一个任务:抄写(2 / 2)

王处长接过文件,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整体版面,然后目光落在那些我用红笔标注的修改痕迹上,看得格外仔细。当看到那个“健康有序发展”旁边的小问号时,他的目光停顿了一下。

我心里微微一紧。

片刻后,王处长抬起头,脸上似乎有了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缓和。“嗯,字写得还算工整,格式也对。尤其是这个问号,”他用手指点了点那个地方,“标注得很准确。张主任当时确实对这个提法有所斟酌。”

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甚至有一丝小小的雀跃。

“不过,”王处长话锋一转,拿起原稿,指着一处修改,“你看这里,张主任把‘必须尽快解决’改成了‘应着力研究解决’,语气就缓和了很多。抄写的时候,不仅要抄文字,更要体会这种语气和分寸的变化。机关行文,很多时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凑近看去,仔细品味着“必须”与“应”、“尽快”与“着力”之间的微妙差别。的确,“必须尽快”带着强烈的命令和紧迫感,而“应着力”则更显稳妥和留有余地。这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政策表述中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我明白了,处长。以后我会更加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我心悦诚服地说。

“去吧,把抄写件送到文印室归档,原稿交还给老刘登记。”王处长将文件递还给我。

“是。”

当我将原稿交还给老刘时,他看了看王处长的方向,对我低声笑道:“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王处长要求严,能让他点头可不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话他当年也跟我说过。”

我笑了笑,心里却对“抄写”这项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绝非简单的机械劳动,而是新人熟悉机关行文规范、领悟政策表述分寸、甚至窥见领导思维方式的入门途径。那支笔,那份稿纸,那些看似枯燥的方块字,都承载着远超其表面的重量。

回到座位上,我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腕,看着窗外。第一次任务,勉强合格。但王处长那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却像警钟一样,在我心里敲响了。在这栋大楼里,无论是热水瓶、抹布,还是笔下的文字,都容不得半点马虎。